[发明专利]一种吊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26962.6 | 申请日: | 2014-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刘清;魏周艳;程超龙;耿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吊耳种类较多。通过将该吊耳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外形,而将该吊耳应用到不同的车体中,从而起到连接的作用。
吊耳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中,用来悬挂车辆排气管。该吊耳包括吊耳本体、设置在所述吊耳本体上部用于与车辆车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通孔以及设置在该吊耳本体下端用于与该车辆排气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通孔。该第二连接通孔一般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一连接通孔成三角形排布。
上述吊耳存在结构复杂以及不便于安装牢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吊耳装置,其包括设置有支撑部和定位部的底板;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两侧的两个侧板;外边缘设置有倒角并与所述支撑部相配合的垫块组件;其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定位部形成在直角位置具有过渡导圆面的L形。
较佳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用以定位且能够调整定位间隙的第一定位孔。
较佳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边缘外轮廓为圆形或长圆形。
较佳的,所述垫块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较佳的,所述垫块组件的外边缘设置的定位倒角的大小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60度。
较佳的,所述侧板的底端配合面同时与所述支撑部中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导圆面上的外表面相配合。
较佳的,该吊耳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的尾端之间用以使所述两个侧板定位牢固的加强件。
较佳的,所述加强件的底端设置有用以排水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所述加强件长度的1/3至1/2。
较佳的,该吊耳装置中远离设置有所述加强件的一端的另外一端具有开口。
较佳的,所述加强件的两端面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两端的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根据本发明,该吊耳装置通过设置有支撑部和定位部的L形的底板,并且该底板在直角位置具有过渡的圆弧面。从而,便于设置在支撑部两端的上表面的侧板易于与该底板进行配合。
通过在俩侧板的尾端之间设置有加强件,该加强件的两端侧面分别顶靠在侧板的内表面。从而,使得侧板牢固的定位在该支撑部的上表面。
并且,通过在加强筋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的直径设计为加强筋长度的1/3至1/2。从而,很好地实现排掉积蓄在该吊耳装置的空腔中的积水。
并且,通过在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垫块组件,并将该垫块组件的外边缘设置有定位倒角,该定位倒角的大小为30度到60度。从而,使得L形挂钩与该支撑部紧密配合、安装牢固。其中,由于支撑部和垫块组件上各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因此,使得支撑部与垫块组件定位牢固。
综上所述,该吊耳装置结构简单、定位牢固。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安装的总体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底板结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垫块组件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侧板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加强件的结构简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分别为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安装的总体结构简图和本发明吊耳装置的底板结构简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吊耳装置200包括底板1、垫块组件2以及侧板3等。
所述底板1包括支撑部11和定位部12。
如图2所示,该底板1中设置有支撑部11以及与该支撑部11相垂直的定位部12。支撑部11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11。第一定位孔111的边缘外轮廓为圆形。其中,第一定位孔111中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将设置有外螺纹的螺栓设置在该第一定位孔111中,从而实现垫块组件2(见图1)与支撑部11的定位和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孔111可为长圆形。由于该第一定位孔111设置为长圆形,因此,该第一定位孔111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且还能够调整设置在该长圆形孔中的所述螺栓的定位间隙。从而,使得该吊耳装置200(见图1)能够与其它部件配合牢固。
垫块组件2与支撑部11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功能解锁手柄
 - 下一篇:一种电动四驱混合动力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