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港池防淤清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821.4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桦;盛国强;沈正;王道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港池防淤 清淤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港池防淤清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港口水域受外海潮汐的影响,水流条件较为复杂。由于近海水流含沙量高,容易在港池范围内淤积,影响港口的正常使用,淤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不少区域的水深无法达到船舶航行、靠泊的要求,船舶只能在指定的狭小区域内行驶,略微偏离航线就有搁浅的危险,港口面临废弃的后果。而目前港池清淤的方法就是采用大型挖土机,通过疏浚解决港池淤积,水深不足的问题。但是采用该方法成本高,历时长,施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港池防淤清淤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在港池内自蓄水,并在港池底部形成一股相当流速和流量的冲淤水流,改变港池内的流场,阻挡水沙的运动,实现对港池淤泥积层的长久预防和清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港池防淤清淤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在港池底部形成冲淤水流,改变港池内的流程,实现对港池淤泥层的长久预防和清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港池防淤清淤装置,设置在由防波堤围成的港池内,在所述防波堤的迎水面上设有水位提升装置,在所述防波堤上设有与水位提升装置连通的引水槽,在所述港池内设有与引水槽相通的冲淤出水口。
在港池防波堤的迎水面上设置水位提升装置,方便使涌入的波浪推高并放过防波堤进入引水槽内,将引水槽内的海水持续通过冲淤出水口排出,可以对淤泥进行直接的冲刷,实现清淤的效果,也可以改变港池内的流场分布,防止淤泥的堆积。
在所述防波堤上设有与所述引水槽连通的集水池,在所述港池底部设有与集水池底部连通的主压力管道,所述冲淤出水口设置在主压力管道上。通过引水槽将海水输送至集水池内储存,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集中通过主压力管道向港池内排出,可以有效的冲击淤泥。
在所述港池内设有水库,且水库与所述集水池间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水库底部设有朝向所述港池内的栅栏泄水孔。可以通过水库定期向港池内排水,充分改变港池内水流分布,阻止水沙的运动,有利于减缓港池内淤泥的堆积。
所述水位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波堤迎水面上的斜坡,所述引水槽设置在斜坡顶部。斜坡便于波浪爬升,方便收集海水。
在所述斜坡上设有若干聚波板,且相邻两块聚波板之间围成喇叭口型的波道。通过聚波板收集波浪,使波浪在沿波道运动过程中,波高被逐渐放大,有利于波浪翻入引水槽内。
在所述波道顶部设有与所述引水槽相通的导槽。导槽进一步收窄波浪的宽度,有利于提高波浪的高度。
在与所述斜坡相对的所述引水槽一侧上设有挡水墙。防止通过斜坡涌上的波浪进入防波堤内侧。
所述水位提升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防波堤迎水面一侧且延伸入水中的中空箱式气室,在液面下方的气室侧壁上设有开口,在液面上方的气室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引水槽相通的进水口。气室内的液面可以随波浪共振,从而放大波浪的高度,有利于收集海水。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港池防淤清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设置在港池的防波堤迎水面上的水位提升装置,将波浪水位提升后收集在防波堤上的引水槽内;B、利用水的势能,将引水槽内的海水通过冲淤出水口冲出,对港池内进行防淤和清淤。
所述步骤A中包括将引水槽内的海水输送至集水池内储存的步骤,所述步骤B中包括在港池底部设置与集水池连通的主压力管道,并定期将集水池内的海水通过主压力管道向冲淤出水口排出的步骤。
它还包括步骤C:在所述港池内设置水库,通过进水管道从所述集水池向水库蓄水,定期打开水库底部的栅栏泄水孔,向所述港池内冲水,改变港池内流场分布。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水位提升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防波堤上的斜坡,将波浪通过斜坡提升高度后收集在引水槽内。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水位提升装置为设置在防波堤迎水面一侧且在液面下设有开口的中空箱式气室,通过气室内液面随波浪共振提升波浪,并通过气室上的进水口收集在引水槽内。
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波浪能量提升水位,蓄水后形成冲淤水流,可以有效改善港池内的水流分布,阻挡水沙的运动,清除港池内淤泥积层,并长久预防淤泥堆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总体布局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防波堤侧面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冲淤截面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冲淤局部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斜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走式秸秆沙障埋设机
- 下一篇:整体预应力全装配箱型模块式钢栈桥制作装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