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809.3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谢缘;刘经纬;王楠;李奇贺;赵孝保;王丽丽;李红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业均积极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据不完全统计,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30%,而在建筑行业中采暖、通风以及空调能耗占了40%~60%。其中,风机耗能占总耗能的20%~30%,耗能较高。尤其是建筑物散热中,一般由风机提供循环动力,能耗较大,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建筑物散热中能耗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耗低的散热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散热装置,包括集热单元、传输单元以及散热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第一集热板、第二集热板以及第一集气管;所述第一集热板、所述第二集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气管连接,且所述第一集热板与所述第二集热板呈倒“V”型;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内分别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储存有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在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中吸热后由液态工作介质变为气态工作介质;所述第一集气管用于收集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吸热后产生的气态工作介质;所述集热单元设置于待降温的空间内,所述散热单元设置于外界环境中;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集热单元的上方,包括散热板和第二集气管;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集气管连接;所述传输单元为一绝热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所述第二集气管之间;所述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集热板收集的气态工作介质传输到所述第二集气管;所述气态工作介质在所述散热板上放热变为液态工作介质,并依靠自身重力由所述传输单元回传到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热板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5度,所述第二集热板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5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均为折扇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单元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5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集热板的面积和所述第二集热板的面积之和的0.8~1.2倍。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设有工作介质自平衡单元,包括自平衡罐、感温包、液体平衡管、气体平衡管以及膨胀管;所述感温包至少与所述第一集热板和所述第二集热板之一连接,且通过所述膨胀管与所述自平衡罐连接;所述液体平衡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集热板与所述自平衡罐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集热板与所述自平衡罐之间;所述气体平衡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气管和所述自平衡罐之间;所述自平衡罐中设有第二工作介质,所述第二工作介质与所述第一集热板中的工作介质相同,且这两者通过所述自平衡罐中设置的隔膜进行分隔。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外部环境温度并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待降温的空间内的温度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待降温的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外部环境温度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5摄氏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外部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散热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待降温的空间的顶部为四棱锥结构;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待降温的空间的顶部的非向阳面。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集热单元中的呈倒“V”型的第一集热板和第二集热板利用其内部的液态工作介质能较好的吸收待降温的空间内的热量,液态工作介质吸热后变为气态工作介质,并经由第一集气管收集后通过所述传输单元的传输从第二集气管进入到散热板中进行散热。气态工作介质在散热板中放热变为液态工作介质并依靠自身重力由输出单元回传到第一集热板和第二集热板,工作介质循环工作从而实现对待降温的空间进行散热,保证待降温的空间内的温度不会过高。本发明散热装置利用工作介质的自身相变以及自身重力实现循环工作,无需外界提供循环动力,能耗较低,几乎为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中的第一集热板112和第二集热板11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中的工作介质自平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工作介质自平衡单元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起重机轨道的检测车
- 下一篇:疏水器排水泄漏蒸汽的再利用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