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24978.3 | 申请日: | 2014-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张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4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规格 条带 圆钢 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特殊截面形状工件的金属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直径在10mm以下的圆钢统称小规格圆钢,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了6mm和8mm两种规格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直条带肋圆钢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小规格带肋圆钢将被广泛采用,因此轧制小规格带肋圆钢的工艺也将逐步显出其应有的价值。
以国内为例,目前直条带肋圆钢的轧制工艺是将连铸钢坯经过多机架轧机连轧,大于16mm的规格采用单根轧件连续轧制,小于16mm规格的采用切分轧制,精轧机规格通常在300mm以上,轧机传动为单独传动。由于精轧机配置的数量限制和受总延伸率的限制,无法轧制6mm和8mm规格,即使采用小断面坯料,多支切分技术也无法保证6mm和8mm规格轧件间的公差。同时,由于轧机规格偏大,轧机间距较远,单传动级联调速的响应也相对较慢,也无法保证6mm和8mm规格轧件的通条公差。因此,现有的生产工艺难以轧制6mm和8mm带肋圆钢。此外,目前配置的冷床上料装置为“裙板式上料装置”,机构运动间隙较大,小规格轧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扎入缝隙当中,容易“堆钢”,使机组生产无法正常运行,也难以配合轧机完成6mm和8mm直条带肋圆钢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轧件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的轧制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a. 使用精轧机切分轧制,轧制成坯料轧件,所述的坯料轧件分别用于6mm和8mm两种规格的直条带肋圆钢;
b. 使用两台张力减定径机轧制,将坯料轧件轧制成直条带肋圆钢,一台张力减定径机轧制6mm规格的直条带肋圆钢,另一台张力减定径机轧制8mm规格的直条带肋圆钢,坯料轧件分别通过两台减定径机后被轧制成6mm和8mm两种规格的直条带肋圆钢,以保证轧件的直径公差;张力减定径机采用集中传动,即所有的张力减定径机都由一台马达传动;张力减定径机的每个机架之间通过齿轮组传动装置连接,以保证精轧机之间的级联速度比稳定不变,从而保证轧件的通条公差,这样只需微量调整压下量这个单一参数,更容易实现稳定轧制;
c. 使用高速倍尺飞剪机剪切直条带肋圆钢,得到倍尺长度的直条带肋圆钢;
d. 倍尺长度的直条带肋圆钢由制动夹尾辊实现快速制动;
e. 通过配置有精密摆槽的上料装置将剪切后的直条带肋圆钢输入冷床冷却,配置精密摆槽使得上料装置的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确保小规格轧件在运输过程中无缝隙可扎,根除了“堵钢”现象。
所述的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b时,张力减定径机选用45°顶交无扭连续精轧机;
步骤c时,高速倍尺飞剪机的剪切速度不高于27m/s;
步骤d时,制动夹尾辊制动直条带肋圆钢的速度不高于27m/s;
步骤e时,配置有精密摆槽的上料装置的上料节奏不大于0.4sec。
本发明通过切分轧制、张力减定径、高速倍尺飞剪、设置制动夹尾辊和设置带有精密摆槽的冷床上钢装置,形成了组合式的轧制工艺,实现了精密、高效地轧制6mm和8mm的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轧件质量和精度高,生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轧制的直条带肋圆钢的主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轧制的直条带肋圆钢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45°顶交无扭连续精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配置有精密摆槽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小规格直条带肋圆钢轧制方法,如图3所示,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a. 使用精轧机切分轧制,轧制成坯料轧件,所述的坯料轧件分别用于6mm和8mm两种规格的直条带肋圆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4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压机上用限位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植物石芒草治理锑污染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