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4166.9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冰沁;车生泉;郭健康;张园;阚丽艳;陈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蓄水 园林 植物群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城市中道路、广场、建筑等不透水土地覆盖方式的面积持续增加,使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被迫中断,进而造成了城市地表径流加速、灰色基础设施负荷过大、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水资源流失,甚至是城市内涝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的成本。城市园林绿地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创造适宜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具有改善小气候、维持生态安全、调节雨洪等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目前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往往重注其观赏功能,其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却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对常用园林植物雨水蓄留能力的测量和排序,可以有效地筛选并构建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雨水吸纳和调控功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水文循环稳定及水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常见园林植物叶片单位的蓄水量进行测定,结合叶面积指数,筛选出雨水截留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以提升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雨水蓄积功能,是构建高雨水蓄留能力型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手段,可达到减少城市雨洪、节约用水、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成本、提升城市绿地环境功能的多重效果。
经过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车伍、刘红和孟光辉在《雨水利用与城市环境》(北京节能,3:13),李俊奇、车伍和孟光辉在《城市雨水利用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中都提到了在城市中对雨水进行截留的方法,包括屋面的雨水截留、路面雨水控制和住宅区雨水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在《节水新技术与示范工程实例》中介绍了“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效果分析”,即利用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张炜、车伍、李俊奇等在《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6),汪艳宁、张杏娟等在《植被渗透浅沟对城市暴雨径流的调蓄效应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12)中研究了植被浅沟对雨水渗透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功能和效用。罗红梅、车伍、李俊奇等在《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得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8),李强在《以怡馨花园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工程的研究论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中介绍了雨水花园的设计和施工在城市雨水蓄留和径流污染控制方面的效用。此外,目前对植物冠层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对象以自然植被为主。刘世荣、孙鹏森、刘兴良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群落类型的冠层降水截留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7),谭俊磊、马明国、车涛在《基于不同郁闭度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9),高雁、宋丹丹、程银才等在《雪松对降雨截留容量的试验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均对城市森林、针叶林群落冠层、农作物植物冠层的截留容量的研究和预测方法进行了介绍。然而,上述研究内容均没有提出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体系的构建方法。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体系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城市园林系统,多数以之然植被为主,并且蓄水能力,综合完整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构建高雨水蓄留能力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测定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得到园林植物的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根据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性和弱功能性三个等级;
第二步,将所述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
其中,所述强功能性是指强蓄水能力,所述中等功能性是指中等蓄水能力,所述弱功能性是指弱蓄水能力或景观性;
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种植区域沿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3:2:3的面积比分成的远离边界的雨水蓄留带、位于中间部分的缓冲下渗带、靠近边界的径流延滞带三个带状区域,所述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所述上层、中层和下层均具有所述雨水蓄留带、所述缓冲下渗带和所述径流延滞带。
进一步地,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正比于所述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与所述叶面积指数的乘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4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产、无公害的花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促进石榴生根的试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