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23815.3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鄢祖喜;山田一阳;纪新运;张瑜;郭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处理 浓度 络合 重金属 废水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排放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混凝沉淀法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重金属排放标准从GB8978-1996提高到GB21900-2008,尤其是环太湖流域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处理技术,使处理水重金属含量满足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络合态重金属因络合离子的存在,影响了重金属离子通过形成沉淀物而去除,所以在沉淀去除重金属离子之前,先要把络合离子剥离,也就是破络,然后再凝集过滤去除,以满足国家的各项污水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方法,解决了在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中,凝集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又与其中的络合离子反应,形成可溶解的配位化合物,不利于固液分离而达标排放。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1)用酸或者碱把络合重金属废水pH调整到7.0~9.0之间,使原水呈弱碱性;
步骤2)调节pH后加入到一个密闭的氧化塔中,通臭氧微孔(10~20μm)曝气氧化90min~120min,同时在弱碱介质中,O3可与OH-反应,产生自由基的速度很快,O3+OH-→·O2H+O2-,O3+··O2H→·OH+2O2,产生的·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共同氧化络合配位体进行破络;
步骤3)微孔曝气氧化反应后,加入FeSO4400mg/L,用碱把pH调整到10.5~14之间,还原凝集反应10min~60min;使金属氢氧化物凝集形成颗粒;
步骤4)还原凝集反应后即刻用孔径<0.1微米的可反洗耐氧化的PVDF材质的TMF膜过滤,过滤水达标排放;
步骤5)膜过滤浓缩体用压滤机压滤,污泥做固体废弃物处理,压滤液混入所述步骤(1)的水中,可以全部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使所有处理水满足国家的各项污水排放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臭氧具有很高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仅低于氟,即O3(2.07)<F2(2.8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采用臭氧作为氧化剂破络,因其氧化后变成氧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不用投加氧化剂药品,运行成本低,既经济又环保;同时采用步骤(1)、(2)、(3)、(4)、(5)组合工艺可以使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解决了单独采用步骤(2)或者(3)或者(4)不能使处理水水质满足国家的各项污水排放标准的问题;其次是步骤(2)中残留的痕量臭氧能杀菌氧化有机物,延缓了步骤(4)中可反洗管式膜的污染堵塞趋势,增加了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深度处理低浓度络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1)用酸或者碱把络合重金属废水pH调整到7.0~9.0之间,使原水呈弱碱性;
步骤2)调节pH后加入到一个密闭的氧化塔中,通臭氧微孔(10~20μm)曝气氧化90min~120min,同时在弱碱介质中,O3可与OH-反应,产生自由基的速度很快,O3+OH-→·O2H+O2-,O3+··O2H→·OH+2O2,产生的·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共同氧化络合配位体进行破络;
步骤3)微孔曝气氧化反应后,加入FeSO4400mg/L,用碱把pH调整到10.5~14之间,还原凝集反应10min~60min;使金属氢氧化物凝集形成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