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3802.6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1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仇宝云;冯晓莉;皮京;陈北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机组 轴线 测量 调整 实验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机组安装参数测量调整实验装置及方法,尤其是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立式水轮机组和大型立式水泵机组在水电站和水泵站中占有很大比例。新机组安装和已建站机组定期或事故性大修重新安装,轴线摆度测量与调整是一关键环节,技术含量高。如果技术过硬,仅需2~3天即可测量处理完成;相反,可能2~3周都不一定能调整好。摆度过大,轻则造成机组运行振动加剧,水泵导轴承磨损加快,重则导轴承损坏,发生叶轮叶片碰壳等事故。在机组安装检修过程中,安装人员熟练掌握轴线摆度测量和调整的方法至关重要。
大型机组安装、检修时间较长,安装检修现场较为杂乱,由于目前无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装置,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轴线摆度测量调整的全过程,更不可能亲自动手参与轴线摆度测量调整的实践,很难直观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摆度的测量和调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目前没有无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装置,需要到设备现场学习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方法,由于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差,导致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技术差、调整精度低的缺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测量调整对象和测量系统三部分;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架、斜拉杆、操作平台、护栏和梯子,支架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基础上,两根对称的斜拉杆一端固定在操作平台底面,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梯子上端斜靠在操作平台侧面。支架和操作平台为分散式结构,用螺栓联结固定;所述测量调整对象包括电机轴、水泵轴及其轴颈、刚性联轴器及其调整垫片一、推力头、推力轴承及其调整垫片二、上导轴承、下导轴承和下导轴颈,电机轴和水泵轴之间通过刚性联轴器连接;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手轮、电机上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一及其测架一、刚性联轴器法兰处的百分表二及其测架、水泵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三及其测架二;在电机轴上,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手轮、推力头、上导轴承、推力轴承、下导轴颈、下导轴承、刚性联轴器、水泵轴及其轴颈。
所述推力轴承与上导轴承均置于轴承盒内,轴承盒固定在操作平台上。
所述操作平台上方的手轮、推力头、上导轴承、推力轴承、电机上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一及其测架均置于所述护栏内。
提供一种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方法,在推力轴承与推力头之间不加调整垫片,在刚性联轴器之间不加调整垫片,转动手轮盘车,用电机上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一、刚性联轴器法兰处的百分表二、水泵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三分别测定各自所在部位轴线的摆度,记录百分表读数,计算分析轴线各部位的摆度值及其方位,由于采用了组合精密加工,验证校核三处摆度值应合格;
提供一种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方法,选取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二,并测量其厚度,在推力轴承与推力头之间的一侧加入调整垫片二,造成电机轴线摆度。转动手轮盘车,用电机上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一、刚性联轴器法兰处的百分表二、水泵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三分别测定各自所在部位轴线的摆度,记录百分表读数,计算分析轴线各部位的摆度值及其方位,与根据加入调整垫片二的厚度及方位和轴系长度以及加垫处推力轴承直径计算预测的电机轴线摆度值及方位比较,两者应一致,即,反过来,去除调整垫片二,即可消除电机轴线摆度。
提供一种立式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调整实验方法,选取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一,并测量其厚度,在刚性联轴器之间的一侧加入调整垫片一,造成水泵轴线与电机轴线的曲折和摆度。转动手轮盘车,用电机上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一、刚性联轴器法兰处的百分表二、水泵导轴承处的百分表三分别测定各自所在部位轴线的摆度,记录百分表读数,计算分析轴线各部位的摆度值及其方位,与根据加入调整垫片一的厚度及方位和轴系长度以及刚性联轴器加垫处直径计算预测的水泵轴线摆度值及方位比较,两者应一致,即,反过来,去除调整垫片一,即可消除水泵轴线与电机轴线的曲折和水泵轴线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系八大行星演示仪
- 下一篇:个性化作业系统及其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