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23605.4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7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育海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7/0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6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神经性皮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顽癣者,顾名思义,大多是顽固难愈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摄领疮加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大多数“顽癣”患者的病灶确是发生在颈项部,此外,还有发生在肘窝、胳窝、前臂、股、小腿、后腰部、会阴和肛门周围的。其症状多为:皮肤上出现聚结性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如粟粒或高粱粒,沿皮脊方向扩延,状似席纹,皮肤变厚变硬,呈苔癣状,剧痒。其病因多由情志不遂,闷郁不舒,心火过旺,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层;也有因脾脏湿热,复感风邪,蕴阻肌肤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是因精神紧张,恐怖忧愁,或饮酒,吃辛辣过度,或环境突变而引起的代谢障碍。目前在临床上中医疗法效果较好。
临床上治疗神经性皮炎较为棘手,一般的治疗口服过敏性类药物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反弹率高,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当归6-12份、夜交藤18-30份、生地12-18份、川芎6-12份、白芍9-15份、白术9-15份、茯苓9-15份、防风6-12份、浮萍6-12份、白蒺藜9-15份、白鲜皮9-15份、蝉蜕6-12份、秦艽6-12份、地肤子6-12份、苍术9-15份、赤芍9-15份、土元6-12份、桃仁3-9份、大黄3-9份、丹皮3-9份、上述每份为1克。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当归9份、夜交藤24份、生地15份、川芎9份、白芍12份、白术12份、茯苓12份、防风9份、浮萍9份、白蒺藜12份、白鲜皮12份、蝉蜕9份、秦艽9份、地肤子9份、苍术12份、赤芍12份、土元9份、桃仁6份、大黄6份、丹皮6份、上述每份为1克。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本发明的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中医认为:神经性皮炎应以健脾养血润肤、祛风燥湿止痒、凉血活血化淤为治疗原则。方中当归、夜交藤、生地、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健脾养血润肤;防风、浮萍、白蒺藜、白鲜皮、蝉蜕、秦艽、地肤子、苍术祛风燥湿止痒;赤芍、土元、桃仁、大黄、丹皮凉血活血化淤;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对神经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110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临床观察。
例患者中,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治愈者36例,二个疗程治愈者34例,二个疗程以上治愈者37例,无效3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疗效标准:显效:丘疹、苔藓、瘙痒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有效:丘疹、苔藓、瘙痒症状减轻或消失,逐渐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
表1 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育海,未经张育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