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23518.9 申请日: 2014-07-09
公开(公告)号: CN105309443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发明(设计)人: 罗昌炎;詹姆斯·T·布里斯托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43/653 分类号: A01N43/653;A01P3/00;A01P7/04;A01N43/40
代理公司: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代理人: 奚胜元
地址: 215301 江苏省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杀菌 杀虫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刺吸式口器害虫是指口器为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的一些害虫,隶属于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等,主要包括叶蝉类、蚜虫类、猎蝉类、粉虱类、蚧类、蝽类、蓟马类、和瘿蚊等,这类害虫是以取食植物的汁液为食料,不断地进行“吸血抽髓”式榨取植物营养。取食后植物表面无显著破损现象,但是叶片上往往出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畸形,如叶片皱缩、卷曲,叶、茎、根上形成虫瘿、虫瘤。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后受害叶片由绿变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果实停止生长或萎缩甚至变形;小枝枯死,第二年较正常树木发芽晚,严重者整株树木死亡。此外,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取食时,往往将有病植物的病原微生物随同食物一起吸入体内,而后又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物体中,因而又起到传播病菌的作用。很多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是传播植物病害的主要媒介,因此其危害性极大。

在我国,棉花、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每年因此类虫害而遭受的损失十分严重,因此使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对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烯啶虫胺(Nitenpyram),化学名称为N-[(6 -氯-3 -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1,1 - 乙烯二胺。烯啶虫胺属烟酰亚胺类,是继吡虫啉、啶虫咪之后开发的又一种新型产品。烯啶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自发放电后扩大隔膜位差,并最后使突触隔膜刺激下降,结果导致神经的轴突触隔膜电位通道刺激消失,致使害虫麻痹死亡。烯啶虫胺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等特点。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的换代产品。

(烯啶虫胺)

烯啶虫胺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防效。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作物的叶、果实、根部不受到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侵害,减少因其侵害而产生的创口,避免了病菌从创口再次侵入作物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烯啶虫胺与一些高效的保护性的杀菌剂混配针对一些特定的场合使用能非常有效的保护作物生长。

叶菌唑(Metconazole), 化学名称:5-(4-氯苯基)-2,2-二甲基-1-(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叶菌唑为日本吴羽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叶菌唑为一种新型的、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与传统杀菌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叶菌唑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

(叶菌唑)

在真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以及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控制或预防的改良方法。

需要提供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能提供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该种组合物包括了烯啶虫胺和叶菌唑,具有同时防虫防病的作用;而且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从而使组合物的药效更持久。在农业中,这种协同防治病虫害的组合,会使植物的生长特性改善, 比如真菌侵染和/或害虫侵害的期望控制更高,更加有利于作物栽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为烯啶虫胺,化学名称为N-[(6 -氯-3 -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1,1 - 乙烯二胺,所述第二活性成分为叶菌唑, 化学名称为5-(4-氯苯基)-2,2-二甲基-1-(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所述第一活性成分和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1:100~100:1,优选1:50~50:1,再优选1:20~20:1,再优选1:10~10:1,更优选1:5~5:1。

所述杀菌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种衣剂、包衣颗粒剂、微囊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悬浮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粒剂。

所述的杀菌杀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第一活性成分烯啶虫胺和第二活性成分叶菌唑与至少一种助剂混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