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及作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322458.9 | 申请日: | 2014-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坦;窦立军;袁志仁;张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工字钢 装配式 剪力 作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新型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及作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装配式剪力墙墙肢竖向连接方法主要包括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和约束浆锚连接技术,其主要工艺技术灌浆是否密实,是能否保证此类连接可靠的关键因素,但现有的灌浆施工工艺和检验方法复杂且不易监督管理,质量无法保证。当前,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 提倡推广建筑用钢, 这就使得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对于型钢混凝土现浇剪力墙结构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由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形成的剪力墙结构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鉴于此,对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也可以采用型钢(如工字钢)代替约束边缘构件作为预制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构件,并在连接区的后浇带处采用适当的钢筋留置方法,提高施工缝处的抗水平滑移的能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墙肢竖向连接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方法,即用型钢(如工字钢)代替约束边缘构件,预嵌入墙体内,通过焊接连接工字钢,将上下段墙体相连。在连接区的后浇带处采用竖向钢筋弯折锚固的钢筋留置方法,提高施工缝处的抗水平滑移的能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端内嵌工字钢,分别向下和向上伸出预制墙体一定长度(上下段墙体内的工字钢向连接处伸出总长度与连接区段高度一致),上下墙体的连接是通过焊接上下段墙体伸出的工字钢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形成对接焊缝,上下段工字钢的焊接位置在上下墙体之间的后浇带处,后浇带的高度一般取200mm。并且在工字钢翼缘外侧每隔200mm焊接短钢筋,以加强工字钢与混凝土的咬合作用。
在上下段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内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设置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要求一致,钢筋直径在8~16mm之间,间距在100~200mm之间。在连接区段即后浇带处,上下段墙体的竖向分布钢筋需伸入到后浇带内弯折锚固,弯折角度是与水平方向成45°角。水平分布钢筋要穿过或绕过墙端部的工字钢,以保证剪力墙整体作用。
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骨料粒径小于20mm的细石混凝土浇筑,细致振捣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种新型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施工方便、快速,施工中易于监督管理,易于检验连接质量,上下墙段的连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的构造图。
图2是新型内嵌工字钢的装配式剪力墙的平面图。
图3是工字钢翼缘外侧焊接短钢筋示意图。
图中 上段墙体,下段墙体,连接区段(后浇带),上段墙体内嵌工字钢,下段墙体内嵌工字钢,工字钢对接焊缝 ,上段墙体竖向分布钢筋 ,下段墙体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箍筋,?焊接短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3中,上段墙体与下段墙体的连接,需要通过焊接上段墙体内嵌工字钢与下段墙体内嵌工字钢,焊接位置在连接区段(后浇带)内,形成了工字钢对接焊缝,并且在工字钢翼缘外侧每隔200mm焊接短钢筋?。上段墙体竖向分布钢筋与下段墙体竖向分布钢筋伸入到连接区段(后浇带)内弯折锚固,弯折角度是与水平方向成45°角,钢筋直径在8~16mm之间,间距在100~200mm之间。
图2中,上段墙体、下段墙体、连接区段(后浇带)内布置水平分布钢筋和箍筋,钢筋直径在8~16mm之间,间距在100~200mm之间。水平分布钢筋要穿过或绕过墙端部的工字钢。
连接区段(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骨料粒径小于20mm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2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