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装置和驱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1604.6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A.卡斯滕森;A.森克;T.舒伦布格;A.赫尔;J.弗里切;M.达尔曼;C.克普纳;J.福尔克曼;T.迈席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K23/06;F01K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李婷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热交换 装置 驱动 单元 | ||
1.一种热交换装置,带有用于第一介质的第一介质通道(88)和用于第二介质的第二介质通道(104),其中,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至少一个区段中构造有用于转送介质的、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88)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之间的第三介质通道(98),从而实现从第一介质经由转送介质到第二介质上的热传导,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转送介质的所述第三介质通道(98)仅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区段中布置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88)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设置为交付热,而第二介质设置为吸收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和/或所述第三介质通道(98)构造在板中,其中,构造有所述第三介质通道(98)的板由交付热的介质环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构造有所述第三介质通道(98)的板小于构造有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的板,从而使得构造有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的板在一区段中由交付热的介质环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88)中的所设置的流经方向与在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中的所设置的流经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介质通道(98)中的所设置的流经方向与在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中的所设置的流经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在其所设置的流经方向上扩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88)、第二介质通道(104)和第三介质通道(98),其中,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和第三介质通道(98)相应构造在板中,并且其中,构造有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的板相应布置在相应构造有第三介质通道(98)的两个板之间,并且其中,在相应构造有第三介质通道(98)的两个板之间布置有构造有第一介质通道(88)的板。
9.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单元,带有
- 内燃机,其包括:燃烧发动机(10)以及排气系统,可通过其将排气从所述燃烧发动机(10)引开,以及
- 循环过程装置,其可用于将在排气中含有的热能在向右的热力学上的循环过程中转变成机械工作,其中,循环过程包括
- 在第一热交换装置中从排气到工作介质上的热传导,由此提高工作介质的温度和/或压力,
- 工作介质在膨胀装置(30)中的膨胀以用于产生机械工作,以及
- 在第二热交换装置中从工作介质到冷却介质上的热传导,
其特征在于带有转送介质的中间回路(22),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具有用于所述排气的第一介质通道(88)和用于所述工作介质的第二介质通道(104)并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的至少一个区段中构造有用于所述转送介质的、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88)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04)之间的第三介质通道(98),从而使得热能从排气传导到转送介质上和从转送介质传导到工作介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集成到所述中间回路(22)中的蓄热器(54)。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来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16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动车的智能电动轮的耦合器
- 下一篇:自动铺、联网掘进临时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