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1387.0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6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古本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6 | 代理人: | 方志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小型紧凑车中,寻求尽可能地减小发动机室的空间,尽量扩大车厢内空间。另一方面,从安全性、行驶时的舒适性的方面考虑,要求维持车身的刚性、强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这样的前围构造:在为了确保宽阔的车厢内空间而采用前风挡玻璃的下缘部位于前方那样地减缓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的设计的情况下,通过在前围上盖板和围板构件(apron member)之间产生的间隙中配置加强构件来提高前围上盖板附近的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3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包括撑杆式悬架的车辆的情况下,自配置在车身的左右两端部附近的支撑塔(strut tower)传递上下动作、左右动作、或者这些动作合成而成的振动。上述前围构造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利用薄板状的加强构件连接前围上盖板和围板构件而填埋两构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存在针对这样的来自支撑塔的输入较为脆弱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扩宽车厢内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车厢前部的刚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将车厢和发动机室隔开的前围板的左右两端部结合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围侧板,分别设于上述前围板的左右两端部附近的支撑塔的上部结合于上述前围板和上述前围侧板,该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前围侧板的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表面上结合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围外侧纵梁;在上述前围侧板的朝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表面上结合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前围侧加强件;上述前围侧板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结合于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门铰链加强件的车身下部侧;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结合于上述门铰链加强件的车身上部侧;
在上述门铰链加强件和上述前围侧板之间的结合位置与上述门铰链加强件和上述前围侧加强件之间的结合位置之间,上述前围外侧纵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结合于上述门铰链加强件;上述前围外侧纵梁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门铰链加强件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上边配置为从车身前方朝向车身后方向上方倾斜,且上述前围侧板的下边配置为从车身前方朝向车身后方向下方倾斜。
能够构成为:上述前围外侧纵梁利用上表面部、与该上表面部交叉的侧面部、以及与该侧面部交叉的下表面部,在从车身前方观察时,该前围外侧纵梁具有U字形;在从车身前方观察时,由上述前围侧板和上述前围外侧纵梁形成闭合截面;在上述前围侧板的上边形成向车身外侧弯折的第1凸缘,将该第1凸缘结合于上述前围外侧纵梁的上述上表面部。
能够使上述支撑塔的上部和上述前围侧板之间的分界部分从车身侧方观察与上述前围外侧纵梁重合。
能够构成为:前支柱位于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上述上边的朝向车身后方的延长线上;上述门铰链加强件的上部门铰链安装部位于上述前围外侧纵梁和上述门铰链加强件之间的结合位置的车身后方侧;上述门铰链加强件的下部门铰链安装部位于上述前围侧板的上述下边的朝向车身后方的延长线上。
能够构成为:在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上述上边形成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弯折的第2凸缘,在该第2凸缘中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间形成有缺口部;在从车身侧方观察时,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车身前方的端部与上述前围外侧纵梁重合,且该端部延伸直至比上述支撑塔的上部和上述前围侧板的分界部分靠下方。
在上述门铰链加强件中的与上述前围外侧纵梁的结合部分的上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包括底面,该底面位于比该门铰链加强件与上述前围侧加强件的结合部分靠车身后方的位置;发动机罩铰链的下部固定在上述前围侧板的上述第1凸缘的上表面,并使得该发动机罩铰链的下部与上述凹部的底面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1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