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20890.4 | 申请日: | 2014-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卿;杨阳;王敬;张兆祥;卢川;王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洞型 油藏 流动 单元 划分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塔河缝洞型油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缝洞单元划分体系,缝洞单元是缝洞型油藏开发的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具有连通性及同一水动力系统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但是由于缝洞介质的强烈非均质性,同一缝洞单元内储集体的存储特性以及油水流动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缝洞单元内部的流动单元(即具有相同存储特性以及流体流动规律的单元),认识缝洞型油藏不同流动单元的流体流动特征,认清油藏的静态特征,评价油藏储层,制定合理的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从而针对不同流动单元形成高效开发模式,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在砂岩油藏领域对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进行了研究;而对于碳酸盐岩油藏领域,国内近年才开始研究。在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划分依据方面,尹太举提出流动单元应是储层渗流和水淹特征相似,储层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和岩层特征相近的连续储集体;裘亦楠等认为流动单元是指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格挡和窜流旁通条件,注入水沿着地质结构引起的流体流动通道。在砂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方面,申请号为201110452849.9的中国专利方案提出了通过小层及砂体平面和纵向的岩电对比细分流动单元的方法;冯晓宏等通过利用取芯井资料和流动层段指标FZI划分出明显不同特征的、可以复现的流动单元;吴胜和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屏障的分布,二是通过储层质量评价确定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差异;马立祥通过压汞法、图像分析法或winland方程划分流动单元;李海燕等提出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优选参数划分流动单元,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并同时对飞取芯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在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方面,魏历灵,康志宏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提出了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等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鲁新便提出了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运用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理论和技术首次提出了缝洞单元的概念,提出了一套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开发地质、油藏工程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思路及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面,申请号为201010534868.1的中国专利方案提出获取测试对象的过井地震反射波并识别其波形特征的类型,再根据类型与储层发育的关联性评估储层,应用在塔河油田后取得了显著效果;鲁国明提出了在储集体和岩电特性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核磁测井技术,建立了一套较为适用的碳酸盐岩油藏评价方法;康志宏等人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碳酸盐岩油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试井成果,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评价储层。
但是,目前已有的这些方法在指导现场应用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1)缝洞型油藏不同于砂岩油藏,其储集体空间分布存在极大的随机性,并且流体流动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砂岩油藏研究方法对缝洞型油藏不适用,对于缝洞型油藏缺乏指导意义;(2)缝洞型介质差异性很大,导致流体在缝洞介质中有多种流动规律,这在已有的流动层指数划分法和油藏品质指数法中没有涉及;(3)大洞介质具有很大的存储能力,是油井产能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形状的不规则及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大洞很多部位对于油井的贡献很小,但这在目前已有的缝洞油藏储层评价中没有涉及;(4)缝洞介质中流体流动规律不只为达西流,还有高速非达西,已有的储层评价解析力学方程涉及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存在的以上各种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分形理论,计算缝洞型油藏油井见水后的赫斯特指数变化率;
根据所述赫斯特指数变化率以及缝洞型油藏井下储集体的存储特征,确定井下储集体中划分流动单元类型的标准;
针对每一种流动单元类型,统计属于该流动单元类型的井下储集体的加权平均孔隙度,并将统计结果确定为整个缝洞型油藏区域中划分该流动单元类型的统一标准;
利用划分每一种流动单元类型的统一标准,对整个缝洞型油藏区域划分流动单元;
根据每一种流动单元类型的流体流动规律,选取反映油井产能贡献的特征参数,利用该特征参数对属于该流动单元类型的流动单元进行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0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矿体分段崩落留矿连续回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煤矿采动区地面井集成式抽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