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0457.0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标;王继峰;庞海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77 | 分类号: | C07D307/77;A61K31/343;A61P35/00;C12P1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半萜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布较广,在木兰目(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本发明人研究得知,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已于2014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256),固体培养前期菌丝洁白,培养后期菌丝会产生黑色分泌物。遂对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所示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尚未见所示倍半萜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的报道,因此市场上也尚未见有与此相关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真菌发酵产生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将该倍半萜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药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真菌为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256,保藏的培养物名称及注明的鉴别特征为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保藏日为2014年6月15日。
本发明所述倍半萜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
本发明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发酵培养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获取发酵物,然后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出该化合物,所述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已于2014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256。
具体步骤为:
1)真菌固体培养:将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256的野生鲍鱼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斜面菌种活化后进行固体培养发酵,固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按重量比为:马铃薯10-30%,葡萄糖1-3%,琼脂粉0.5-2%,余量为水,pH自然,0.1 Mpa、121 ℃灭菌30 min,置于25-3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50天;
2)发酵产物处理:发酵结束后,将菌丝体与发酵基质切成小块,用1~3倍体积的乙酸、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中的几种混合,其中乙酸体积占1-5%,浸提1~5遍以上,过滤收集有机浸提液,在40~50℃减压浓缩至膏状,膏状物用纯水和乙酸乙酯(纯水和乙酸乙酯的体积为1:1)萃取1~8次,乙酸乙酯相在40~50℃减压浓缩至膏状,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浸膏;
3)将2)所述的乙酸乙酯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采用RP18,用量为样品质量的40~400倍),先用纯水洗脱5~10个柱体积,再以甲醇水梯度,分管收集,各管于40~50℃分别减压浓缩,根据薄层层析(以氯仿:甲醇=10: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结果,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为组分Fr.1;
4)取步骤3)中的组分Fr.1,进行凝胶柱层析,取质量为上样量70~700倍的LH-20凝胶,用湿法装柱至凝胶的沉降不再变动,湿法上样,以甲醇或丙酮为洗脱剂,分管收集,自动收集器按0.5~1.5小时收集1管(每管约5~10 mL)的速率,根据薄层层析(以氯仿:甲醇=10: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结果,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于40~50℃减压浓缩为组分Fr.2;
5)取步骤4)中的组分Fr.2,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20-50倍的硅胶Sigel为填料,湿法装柱,干法上样,用氯仿:甲醇(20~200:1)或用石油醚:丙酮(10~100:1)为洗脱剂进行常压洗脱,分管收集,每管约5~10 mL,根据薄层层析(以氯仿:甲醇=10: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结果,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0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