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常通孔式磁流变阻尼器及其零场、有场阻尼力系数和阻尼力的求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7834.5 | 申请日: | 2014-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0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召;张进秋;刘义乐;毕占东;刘峻岩;贾进峰;黄一斌;张咏清;张建;岳杰;张磊;黄大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常通孔式磁 流变 阻尼 及其 阻尼力 系数 求取 方法 | ||
1.一种并联常通孔式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缸体,该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该活塞的一端固接有活塞杆,该活塞杆从该缸体一端开口中伸出,其中:该活塞包括铁芯,该铁芯的侧壁上凹设有至少一圈环形线槽,各该环形线槽内缠绕有励磁线圈,该励磁线圈的外部套设有隔磁保护环,在该隔磁保护环的两侧、该铁芯的侧壁上套设有导磁保护环,该隔磁保护环和该导磁保护环与该缸体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该缝隙形成环形阻尼通道,沿轴向方向,该铁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常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上安装有活塞导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当开设多个所述常通孔时,该多个所述常通孔在所述铁芯上以中心轴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铁芯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环形线槽时,各所述环形线槽内缠绕的所述励磁线圈之间为并联反串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阻尼通道构成的缝隙在0.5毫米-2毫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磁保护环的轴向长度约为5毫米。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所述导磁保护环、所述缸体为碳钢或电工纯铁材料制成,所述隔磁保护环为铜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零场阻尼力系数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经由公式求得所述磁流变阻尼器活塞上下两端的最小压差系数Cmin,其中,C1为第一压差系数,C2为第二压差系数,η为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Lo为所述常通孔的高度,do为所述常通孔的孔径,n为所述常通孔的总个数,Lg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总高度,Rm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中径,h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宽度;
步骤2:经由公式求得零场阻尼力系数Cl+,其中,Ap为所述活塞的端面有效面积。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有场阻尼力系数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经由公式Cmax=C1求得所述磁流变阻尼器活塞上下两端的最大压差系数Cmax,其中,C1为第一压差系数,η为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Lo为所述常通孔的高度,do为所述常通孔的孔径,n为所述常通孔的总个数;
步骤2:经由公式求得有场阻尼力系数Cl-,其中,Ap为所述活塞的端面有效面积。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励磁线圈不通入电流,则阻尼力Fd经由公式Fd=Cl+·vd求得;
若所述励磁线圈通入最大电流值,则阻尼力Fd经由公式
其中:
vd为所述活塞的相对速度,
Cl+为零场阻尼力系数,
Cl-为有场阻尼力系数,
Fdl为加磁场时使所述环形阻尼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开始屈服的临界阻尼力,Fdl=ΔPlAp·C1/(C1+C2),
ΔPl为加磁场时使所述环形阻尼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开始屈服的临界压差,
vd0为加磁场时使所述环形阻尼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开始屈服的活塞临界速度,vd0=Ql/Ap,Ql为加磁场时使所述环形阻尼通道内的磁流变液开始屈服时,等效流经n个所述常通孔的磁流变液流量,
Ap为所述活塞的端面有效面积,C1为第一压差系数,C2为第二压差系数,η为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Lo为所述常通孔的高度,do为所述常通孔的孔径,n为所述常通孔的总个数,Lg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总高度,Rm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中径,h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宽度,τy为磁流变液在磁场强度下的屈服强度,LMR为所述环形阻尼通道的有效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8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冷机台车下部与风箱间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铰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