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监测膜组件污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461.1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捷;杨军;贾辉;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监测 组件 污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监测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原位监测膜组件污染的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膜过滤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并以其过滤效率高,出水水质高,运行管理方便,受到各界好评,但膜污染的问题也成为目前膜法水处理的一大难题,被认为是限制膜应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分析监测膜污染的方法主要有:1.膜通量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膜单位时间的产水量来评估膜污染的情况。该监测手段通常应用于恒压力运行的工艺中,但是在常规水处理中,为保证各工艺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通常采用恒流量的运行方式,因此该监测手段不能广泛应用于大型膜过滤工艺中;2.跨膜压差监测,主要是通过测量膜两侧的压力差值来判断膜污染,多被用到恒流量过滤工艺中。但这种方法仅仅只是一种间接地方法,不能很好地监测膜污染层的情况,并且压力的变化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膜纤维的挤压或破损;3.超声监测,主要是通过向膜纤维发射超声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波动来监测膜污染,但这种监测手段只是简单的确定膜面滤饼层的分布,对于滤饼层的其他特性不能很好地体现;4.光学成像监测,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在线三维立体成像观察膜纤维沉积层,研究滤饼层精密结构和滤饼层厚度,但是该方法要求设备仪器精密,且防水性好,因此成本较高,不能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看出以上监测膜污染的手段或者较为单一,或者监测设备要求复杂、不能同时实现原位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位监测膜组件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1)将电导率仪电极13、第一银-氯化银电极4和膜组件2设置在过滤池1内,膜组件的出水口与设置有第一三通7和第二三通10的出水管18的一端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减压泵连接,第一三通通过带孔橡胶塞6与第二银-氯化银电极5连接,第二三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工程计算机11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示波器8和电导率仪电极电连接,示波器分别与第一银-氯化银电极和第二银-氯化银电极电连接;
2)向过滤池1通入待过滤水,使待过滤水浸没电导率仪电极、第一银-氯化银电极和膜组件,启动减压泵,使膜组件的膜过滤流量恒定,通过第一银-氯化银电极和第二银-氯化银电极测量膜组件的流动电势,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实时跨膜压差,在工程计算机中通过Helmoltz–Schmolukovski公式转换成表观Zeta电位,通过观察膜组件的表观zeta电位随随过滤时间的变化,监测膜组件的污染状态。
第一银-氯化银电极4与膜组件2的距离优选为2-3cm。
连接膜组件出水口19与第二银-氯化银电极5的出水管的长度为3-5cm。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成本低,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混凝膜过滤工艺和常规生活污水处理MBR工艺中膜组件污染的监测。该技术除了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之外,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实时监测和原位监测,可以反映膜组件表面胶体颗粒及无机盐类的积累情况,便于运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膜组件的污染特性,并可以为膜化学清洗时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膜表观Zeta电位与跨膜压差随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原位监测膜组件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电导率仪电极13、第一银-氯化银电极4和膜组件2设置在过滤池1内,电导率仪电极13通过第一固定架12设置在过滤池1侧壁的内表面上,第一银-氯化银电极4通过第二固定架3设置在过滤池1侧壁的内表面上,膜组件2通过第三固定架14设置在过滤池1侧壁的内表面上,膜组件的出水口与设置有第一三通7和第二三通10的出水管18的一端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减压泵连接,第一三通通过带孔橡胶塞6与第二银-氯化银电极5连接,第二三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工程计算机11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示波器8和电导率仪电极电连接,示波器分别与第一银-氯化银电极和第二银-氯化银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外勘探水流速检测器
- 下一篇:一种探针步进及精密测位的自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