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Nb/TiAl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17132.7 申请日: 2014-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5312538A 公开(公告)日: 2016-02-10
发明(设计)人: 陈焕铭;汪燕青;林雪玲;马治;潘凤春;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 陈焕铭;汪燕青;林雪玲;马治;潘凤春;高华
主分类号: B22D19/02 分类号: B22D19/02;B22F3/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 国省代码: 宁夏;6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nb tial 复合材料 新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金属间化合物基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具有层状互联结构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强Nb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先进推进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能在1100℃以上高温和复杂载荷条件下保持刚度和强度的质轻耐久关键部件。以Nb、Ti、Al为主元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Nb的高熔点、高强度以及加工性能好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低密度、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相结合能够满足高强、轻质、耐热的使用要求。技术上,国内外已发展的针对以Nb、Ti、Al为主元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叠层法、机械合金化、熔铸法、原位合成,高温自蔓延等。本发明通过一种复合制备的新方法获得具有三维网络互联结构的Nb/TiAl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Nb/TiAl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获得具有三维网络互联结构的Nb/TiAl复合材料,从制备方法上降低制备成本的同时,充分利用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特性弥补Nb高温抗氧化性能极差的缺陷,获得抗氧化能力强、力学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技术设想原理是:利用冷冻铸造方法制备层状互联结构的金属Nb预制体,将预制体在合适的温度下真空烧结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然后无压熔渗TiAl合金,获得具有三维网络互联结构的Nb/TiAl复合材料。基于上述原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a)将Nb粉按设计体积比与水混合,并加入适量分散剂和冷冻调节剂,球磨48小时获得用于冷冻铸造的浆料,浆料中Nb粉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20%;

(b)将浆料真空除气泡后灌入聚四氟乙烯管状模具,管状模具底部采用导热率高的铜合金或铍铝合金底座;

(c)对浆料实施冷冻,获得冷冻体,浆料的冷冻温度范围为-5℃—-196℃;

(d)利用干燥机冷冻体进行干燥,获得多孔层状互联Nb预制体;

(e)将预制体在真空炉中烧结1小时,预制体的烧结温度为1000℃—1600℃,真空度为10-3Pa量级;

(f)采用符合温度要求和真空度要求的高温炉对Nb预制体无压熔渗TiAl合金,无压熔渗温度为1500℃—1900℃,真空度为10-3Pa量级;

本发明的主要创造性在于:避开了难熔合金Nb的熔炼工序,从制备方法上降低制备成本的同时,通过三维网络复合结构利用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特性弥补Nb高温抗氧化性能极差的缺陷,获得抗氧化能力强、力学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使用该方法制备的Nb/TiAl复合材料其结构特点独特,制备温度相对降低、复合结构可调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a)将粒度为50-80μm的Nb粉末按体积比为10%与纯水混合,并加入少量的甘油与聚丙烯酸,球磨48小时;

(b)将球磨后的浆料置入真空烘箱除气泡15分钟后灌入聚四氟乙烯管状模具,管状模具底部用铜合金底座;

(c)用液氮对浆料实施冷冻20分钟;

(d)将冷冻体置入干燥机干燥36小时,干燥机温度设为-70℃,真空度为10Pa;

(e)将干燥后的预制体在真空碳管炉中烧结1小时,烧结温度为1400℃;

(d)将圆片状TiAl(原子比为1:2)合金置于多孔Nb预制体底部或顶部,并放入电磁感应炉中进行无压熔渗,熔渗温度为1800℃,真空度为2×10-3Pa;

经过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Nb/TiAl复合材料呈层状互联复合结构,TiAl合金填满多孔Nb预制体骨架的层间隙和颗粒间隙。

实施实例2:

(a)将粒度为50-80μm的Nb粉末按体积比为10%与纯水混合,并加入少量的甘油与聚丙烯酸,球磨48小时;

(b)将球磨后的浆料置入真空烘箱除气泡15分钟后灌入聚四氟乙烯管状模具,管状模具底部用铜合金底座;

(c)用液氮对浆料实施冷冻20分钟;

(d)将冷冻体置入干燥机干燥36小时,干燥机温度设为-10℃,真空度为10Pa;

(e)将干燥后的预制体在真空碳管炉中烧结1小时,烧结温度为14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焕铭;汪燕青;林雪玲;马治;潘凤春;高华,未经陈焕铭;汪燕青;林雪玲;马治;潘凤春;高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