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111.5 | 申请日: | 2014-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2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青振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母婴 血型 不合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母婴血型不合(hemolytic d isease of the new born,HDN)是由于母-胎间血型不同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常见于ABO血型和Rh血型。其发病机制基本相同,既往有输血、流产、妊娠等免疫因素的影响,孕妇体内产生了针对父源的血型抗体,IgG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临床表现为流产、死胎、心力衰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其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极高,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由于新生儿溶血早在胎儿期就已经发生,所以设法减少母体内IgG抗体浓度,就能够预防和(或)减轻胎儿溶血。针对母婴血型不合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孕期输液、口服中药,产后新生儿蓝光照射、清蛋白静脉滴注和换血为主,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孕妇虽经药物治疗,抗体效价及血清学指标未得到明显改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在我国发病率比Rh溶血病高,如何预防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在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说:“又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故也。”《证治准绳·幼科》认为:“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也。”《幼科铁镜》曰:“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都指出发黄的原因与妊母体质、胎热及湿热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溶血破坏红细胞属于瘀血现象,故加用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黄芪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故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纵观世界新药的研究方向,80年代以前主要是研究开发单一的化学药物及其制剂,8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生物技术和天然植物药物,药物研究方向趋于多样性。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理论,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角度出发,经过对中药成分进行筛选提取和/或配伍制得的制剂,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具有化学合成药不能比拟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母婴血型不合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风险高、副作用较大的技术不足,以及现有治疗药物在母婴血型不合治疗效果方面难以持续的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疗效好,副作用小,它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得:淫羊藿10-50份,茵陈10-20份,当归5-20份,金银花5-15份,葛根5-10份,茯苓5-15份,荷叶5-15份,桂枝1-10份,枸杞5-15份,黄芪9-15份,龙胆草9-15份,薄荷5-15份,麦冬1.5-9份,白芍5.5-15份,鸡血藤6-9份,甘草10-15份。
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淫羊藿、当归、黄芪、葛根、薄荷以其根茎入药,桂枝、荷叶、鸡血藤、甘草、龙胆草和麦冬以其枝或叶入药,茯苓以其干燥菌核入药,茵陈、枸杞、金银花以其花或果实入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中药组分选择上以除积痹、祛风湿、调免疫,补气血为主要标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合后具有显著的抗炎、免疫调节及活血化淤效果。本发明对上述诸味中药的重量份数进行了优选,优选的条件是中药配伍使用后药物对母婴血型不合治疗效果的增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淫羊藿30份,茵陈15份,当归15份,金银花10份,葛根8份,茯苓10份,荷叶10份,桂枝6份,枸杞10份,黄芪12份,龙胆草12份,薄荷10份,麦冬5.5份,白芍10份,鸡血藤8份,甘草12份。
优选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还进一步含有杜仲7份,徐长卿5份,女贞子9份。其中杜仲和女贞子的入药部位为其叶,徐长卿的入药部位为期根茎。上述三种中药组分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清热燥湿以及免疫调节效果。
为了更好地表达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临床上常用的剂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含下述步骤:取处方量上述中药材碎成粗粉,按照粗粉总重量的4~9倍加入体积浓度为40%~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时间为2~5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冷却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后即得中药浸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该制备方法技术上制备得到临床上常用中药药物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青振,未经刘青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线路分段开关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无接头片的卷式电容器和电容器堆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