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16934.6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0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平;王春;袁双全;杨检群;玉鼎;刘仁东;袁文昭;宋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机 自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检测控制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除湿机在生产焊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易出现管道焊堵的情况,此情况往往是在产品售出后,用户使用过程中才会被发现,导致出现产品无法使用、元器件损坏等售后故障。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增加了售后服务工作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商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能自动检测出具有焊堵故障的产品,效率高,避免了焊堵产品流向市场后发生售后故障的情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其中,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
步骤二:控制除湿机按照设定方式运行,同时收集系统运行参数;
步骤三:除湿机按照设定方式运行预设时间后,进行焊堵自检;如判断系统存在焊堵问题,则进入步骤四;如判断系统不存在焊堵问题,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除湿机停止工作,反馈焊堵信息;
步骤五:控制除湿机退出焊堵自检模式,进入正常运行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二中,需要收集的系统运行参数为蒸发器管温。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通过多个按键相互组合形成进入焊堵自检模式的指令,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
或者,步骤一中,通过发送遥控指令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判断系统是否存在焊堵问题的具体方法为: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后,对蒸发器管温数据Tn进行采集,采集时间间隔为m秒,采集时间记为n秒,n大于m,n、m均为整数;从第0秒至第n秒的蒸发器管温温度,记为T0、Tm......Tn-m、Tn,从Tm开始与T0进行判断,比较温差,记为ΔTm=T0-Tm,......,ΔTn-m=T0-Tn-m,ΔTn=T0-Tn;把温差分为多组,每组都求平均值;当各组温差的平均值中,部分或全部组的温差平均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判断出系统是否存在焊堵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当除湿机按照设定的焊堵自检方式运行预设时间后,进行焊堵自检;如判断系统存在焊堵问题,则除湿机停止工作,反馈焊堵信息;如判断系统不存在焊堵问题,则进入控制除湿机退出焊堵自检模式,进入正常运行模式。采用该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自动检测产品焊堵情况,能够控制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坏等故障,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轻售后服务的负担。同时,此套自检方法与除湿机自身已有的其它控制方法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在售后的产品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影响其正常的功能。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收集的系统运行参数为蒸发器管温,能够为判断系统是否存在焊堵故障问题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通过多个按键相互组合形成进入焊堵自检模式的指令,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或者通过发送遥控指令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售后的产品正常运行时,不出现进入焊堵自检模式的指令,仅仅为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提供方便,又不影响售后产品正常运行,不会导致用户误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通过部分或全部组的温差平均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判断出系统是否存在焊堵问题,能够进行准确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的流程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除湿机焊堵自检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除湿机进入焊堵自检模式;
步骤二:控制除湿机按照设定方式运行,同时收集系统运行参数;
步骤三:除湿机按照设定方式运行预设时间后,进行焊堵自检;如判断系统存在焊堵问题,则进入步骤四;如判断系统不存在焊堵问题,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除湿机停止工作,反馈焊堵信息;
步骤五:控制除湿机退出焊堵自检模式,进入正常运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评价软件系统信息交互复杂度的方法
- 下一篇:动态迁移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