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426.6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3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付如海;林永伦;张君恺;邱杰;叶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层 金属 网格 电容 多点 电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与单点触控面板相比,多点触控面板可以两个手指或多个手指甚至多个人同时操作,操作更方便、更人性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单层多点触控面板,不仅具有一般多点触控面板的优点,而且其厚度较小,有利于触控电子产品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请参阅图1,为传统基于透明导电膜的单层多点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传统的单层多点触控面板导电结构的所有驱动极和感测极都需要一条电极线100从可视区引出,且都从同一端引线,导致可视区内的电极引线100占据较大面积。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图2为图1的单层多点触控面板结构局部位置200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单层(Single Layer)触控面板(Touch Panel)中的所有的驱动极线路101均设置于感测极线路102的同一侧,以实现单层多点触控功能。在实践中,由于传统的单层触控面板中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的阻抗较大,因此驱动极线路(走线)101无法做的很细,从而无法做窄盲区,也就是说,驱动极线路101具有较宽的宽度,这会导致驱动极线路(走线)101占据了该单层触控面板中的较大面积,导致触控出现互电容盲区,触控的连续性被破坏。触控感测有效区201的面积会相对地减小,触控感测盲区202的面积则会相对地增加。触控感测盲区202的存在会使得针对触摸物体的定位计算中的权重计算出现较大的偏差,原因是当触摸物体从一个触控感测单元移动到另一个触控感测单元中时,较宽的(面积较大)盲区202会使得触摸物体无法立即覆盖到另一个触控感测单元,因此,在进行权重计算时无法实现平稳的过渡,在进行定位计算时会偏向前一个触控感测单元。
请参阅图3,为图1中由于触控感测盲区对触摸物体的位置计算的影响的示意图。在触摸物体的运动路径301中,当触摸物体位于触控感测有效区201时,传统的单层触控面板能够计算得出较多的定位点,而当触摸物体位于触控感测盲区202时,传统的单层触控面板能够计算得出较多的定位点较少,因此,该运动路径301在触控感测有效区201和触控感测盲区202之间的过渡不平稳。请参阅图4,为图3中对角线所对应的测试的线性度偏差曲线图,其中系列1为单层结构(single ITO,SITO)触控面板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上的线性度偏差曲线,系列2为单层结构触控面板右上角至左下角对角线上的线性度偏差曲线,由图4可见,传统的单层触控面板的线性度波动较大。
目前,触摸面板的导电层主要是以氧化铟锡化合物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绝缘基材上,其不仅对工艺、设备要求较高,还在蚀刻中浪费大量的氧化铟锡化合物材料,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同时,氧化铟锡化合物中的金属铟(In)是一种稀有资源,造成触控面板的成本较高。为了有效降低触控面板的成本,同时满足终端消费性电子产品轻薄化市场趋势,近年来发展了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技术(Metal Mesh TP),其感应层的导电层用金属网格替代氧化铟锡化合物做成触控电极,并使用双层结构,一层做驱动极,另一层做感测极,这两层的金属网格之间形成互电容。请参阅图5a及图5b,图5a为现有的菱形金属网格触控电极示意图,图5b为现有的六边形金属网格触控电极示意图。金属网格触摸屏的触控电极中采用的双层结构驱动极与感测极可以均是大小相同的菱形金属网格电极;也可以驱动极与感测极均是大小相同的六边形金属网格电极。
请参阅图6a,为现有的基于薄膜(Film)材料的金属网格GFF(Glass-Film-Film)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包括:玻璃盖板601(Cover Glass)、金属网格导电膜602、第一触控薄膜层603、及第二触控薄膜层604。GFF结构的触摸屏由于仅有两层导电薄膜,使其成本、厚度、重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其制作工艺中不可操控性因素多,造成产品良率低、性能差。GFF技术进化方向是GF,即将原来用于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膜减为一层,基于上感应层的设计位置不同,GF又衍生出两种方案G1F和GF2,该G1F和GF2结构将GFF原来用于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膜减为一层,厚度更低。请参阅图6b,为现有的基于薄膜材料的金属网格GF2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包括:玻璃盖板601、金属网格导电膜602、及触控薄膜层605。由图6a、6b比较可知,金属网格GF2触控结构比GFF触控结构更轻薄,有益于降低生产成本,且可以做成窄边框的触摸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层金属网格的互电容多点触控电极结构,可以减窄盲区,进而减小单层互电容结构的线性度波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