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板拆分-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112.6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治;蔡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6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剪力 结构 拆分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板拆分-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作业方式,工业化程度低,能源、木材、水等资源消耗高,建筑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政策。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拼装的装配式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现场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问题。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墙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方面。对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如何拆分-组装墙体、用何种连接方式,将直接影响结构传力模式和计算方法。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连接主要采用套筒连接、浆锚连接、焊接连接和齿槽式连接4种方式,这4种连接方式均能够有效传递竖向钢筋应力,预制墙体破坏形态接近现浇构件。其中套筒灌浆连接适用范围广,但存在着套筒成本过高、施工精度要求高等问题;钢筋焊接连接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其缺点是存在着现场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间接搭接浆锚连接可靠,价格低廉,但存在着现场施工难度大、预留孔成形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齿槽式连接施工方便,成本较低,连接可靠,但其基于墙体中部竖向钢筋应力水平低,对于暗柱纵筋的连接还不适用。另外,套筒连接和浆锚连接属于干性连接,在接缝处容易开裂,其抗剪强度和刚度与整体浇筑构件明显不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接可靠、成本较低、施工装配快捷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板拆分-组装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板拆分-组装方法,将剪力墙板拆分为带窗洞口外墙板、带门洞口内墙板和无洞口墙板;所述带窗洞口外墙板、所述带门洞口内墙板和所述无洞口墙板均采用预制构件;
所述带窗洞口外墙板由窗洞口两侧暗柱Ⅰ和窗洞口上下连梁构成;所述窗洞口上连梁上预留有楼板现浇槽Ⅰ,在现浇混凝土浇筑之前,所述窗洞口上连梁的顶部纵筋和所述窗洞口上连梁的箍筋顶部外露在所述现浇槽Ⅰ内;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带窗洞口外墙板的竖向连接方法为:上下相对的暗柱Ⅰ采用将其受力钢筋套筒灌浆的方法连接,在连梁范围内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带窗洞口外墙板无连接,形成水平缝;
所述带门洞口内墙板由洞口两侧暗柱Ⅱ、门洞口上连梁和暗柱外墙板构成,所述门洞口上连梁上预留有楼板现浇槽Ⅱ,所述暗柱外墙板的顶面和底面各设有一水平连接凹槽Ⅰ,所述水平连接凹槽Ⅰ内设有齿状结构,所述暗柱外墙板的竖向分布钢筋伸出至所述水平连接凹槽Ⅰ之外;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带门洞口内墙板板的竖向连接方法为:上下相对的暗柱Ⅱ采用将其受力钢筋套筒灌浆的方法连接,相对的两个所述暗柱外墙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Ⅰ连接;
所述无洞口墙板的顶部和底部左右两端的内外两侧均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内设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焊接在锚固钢筋上,所述锚固钢筋预埋在所述无洞口墙板内,所述无洞口墙板在所述连接钢板处设有贯通的穿墙对拉孔;在所述无洞口墙板的顶面和底面各设有一水平连接凹槽Ⅱ,所述水平连接凹槽Ⅱ内设有齿状结构,所述无洞口墙板的竖向分布钢筋伸出至所述水平连接凹槽Ⅱ之外;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无洞口墙板的竖向连接方法为:首先在上下相对的两块连接钢板上搭接一装配连接钢板,然后采用对拉螺栓将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无洞口墙板连接在一起;最后,在相对的两个所述水平连接凹槽Ⅱ形成的空间内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Ⅱ;
所述带窗洞口外墙板、所述带门洞口内墙板和所述无洞口墙板的水平分布钢筋均伸出构件与现浇边缘构件进行锚固连接。
在所述窗洞口下连梁上预制构造墙板,所述构造墙板与所述暗柱Ⅰ之间形成竖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