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4953.5 | 申请日: | 2014-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0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德;叶剑;凌云;黄朝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刘晓阳 |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违法 停车 自动 取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的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内的机动车辆呈现出井喷式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违法停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引发了诸如道路交通拥堵,交通管制困难等一系列的现实难题。有关部门采用人工监管和摄像机监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该问题,但仍然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市场上仍然普遍缺乏一种智能型抓拍网络摄像机来自动完成违法停车的取证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它可以高效稳定地完成违法停车的取证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设置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既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球形摄像机,下文简述为球机)中轮询抓拍的场景预置点位和指定每个预置点位上图像中的违法停车抓拍区域及各种与抓拍相关算法参数;其中与抓拍相关算法参数包括抓拍区域中机动车辆的最大像素宽度和最小像素宽度和允许车辆临时停靠的最长时间。
步骤B,针对设置的每一个抓拍的场景,对场景图像中的参考点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获得将场景图像中每一个坐标点映射为系统最佳抓拍位置下的球机参数的透视投影变换关系,该标定过程只需在系统启动时完成一次即可,该标定过程奠定了后续球机精准定位,快速抓拍的基础;
步骤C,更新背景模型,提取运动前景图像;
步骤D,更新静止掩膜图像;
步骤E,静止掩膜图像二值化运算得到二值化图像;
步骤F,对二值化图像进行连通区域标记,若存在明显的连通区域则证明检测到疑似停止的候选机动车区域,进入步骤G;若不存在连通区域则回到步骤C;
步骤G,在候选的机动车停止区域采用AdaBoost算法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机动车以及提取机动车的具体位置,检测到机动车辆则进入下一步,没有则返回步骤C;为了能够抓拍到不同视角下的机动车辆,本发明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不同角度下、不同类型的机动车辆样本构建非常鲁棒的车辆检测器。
步骤H,利用步骤B的标定结果将发现的违法停车的机动车辆的图像坐标映射为系统最佳抓拍位置下的球机参数,系统直接控制球机迅速到最佳抓拍位置实施抓拍和车牌识别,并记录相关近景抓拍信息,在超过用户设定的允许临时停车时间阈值时系统会再次驱动球机到最佳抓拍位置实施二次近景抓拍取证,两次近景抓拍之间还采集多个的远景抓拍图片,并生成完整的抓拍录像数据,利用这些信息可生成丰富的违法停车取证结果。
前述的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中设置多个抓拍场景,控制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以轮询抓拍的方式在不同抓拍场景之间进行切换,有效扩大了违法停车的监控范围。
前述的违法停车的自动取证方法中,所述步骤B中标定的具体方法为:在场景图像中任意选取至少4个参考点,记录这些点在场景图像上的坐标(xi,yi),其中i是每个参考点的索引;然后通过云台控制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的转动分别将场景图像上的参考点移至图像中央,再对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进行变焦拉近操作,直至图像上只能容纳一辆小车时停止拉近,记录下此时球机的状态参数(Pi,Ti,Zi)即完成了一个参考点的标定,其中P为球机当前的水平倾斜角,T为球机当前的垂直倾斜角,Z为球机当前的变倍值,i为每个参考点的索引,这样得到的(Pi,Ti,Zi)参数为系统最佳抓拍位置处的球机参数,每标定好一个参考点之后,将智能球形网络摄像机调整回该场景的预置位状态,然后再对下一个参考点进行同样的操作;所有参考点都标定完后,跟参考点位置关系与系统最佳抓拍位置处的球机参数的对应关系{(xi,yi),(Pi,Ti,Zi),i≥4},求解出图像位置坐标(x,y)与系统最佳抓拍位置处的球机参数(P,T,Z)的透视投影变换关系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