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氮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14717.3 | 申请日: | 2014-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校刚;王婕;申来法;王建中;徐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掺氮石墨烯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又称电化学电容器,具有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在移动电子产品、可再生能源生产、航天系统、运输系统等领域拥有诸多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人们在不断研究碳基双电层电容器材料,希望获得在比表面积、电导率和孔隙率这三个方面均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新型碳材料,具有大的理论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子导电性和导热性、高的力学强度,符合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对电极材料的要求,是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氮的掺杂,不仅能够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提高石墨烯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还能在石墨烯的碳网格中引入含氮原子结构,增加石墨烯表面的电化学活性位点。目前掺氮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氨源热解法、氮等离子放电法、溶剂热法以及含氮前驱体转换法等,但这些方法对制备设备要求较高且操作复杂,很难得以推广,并且制得的石墨烯往往团聚严重、有效比表面小、含氮量较低,掺入的氮原子电化学活性也较低,不利于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有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廉且能提高有效比表面积的掺氮石墨烯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掺氮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蒙脱石作为硬模板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质量分数为0.5-1mg/mL的悬浮液,并将悬浮液pH值调节至1-5;
步骤2、将含氮有机小分子作为碳源加入步骤1所述悬浮液中,搅拌后加入引发剂,诱导含氮有机小分子发生聚合;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聚合产物沉淀进行抽滤、洗涤和干燥,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煅烧碳化;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产物用氢氟酸溶液洗涤,除去硬模板,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掺氮石墨烯。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硬模板具有平行板结构,且层间距应为1-3nm。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盐酸调节悬浮液的pH值。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的含氮有机小分子为苯胺、吡咯和多巴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的含氮有机小分子与步骤1中加入的蒙脱石质量比为1:1-3。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引发剂为浓度为10mmol/m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或浓度为1mol/mL的过硫酸铵。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的聚合时间应为24-72h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煅烧条件为以3°C/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C,保温2h。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3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拟通过对石墨烯掺氮,打开能带隙并调整导电类型,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提高石墨烯的自由载流子密度,从而提高石墨烯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此外,硬模板的纳米层平行结构产生的限域效应,在碳化过程中,可向石墨烯的碳网格中引入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sp2杂化的氮原子,并且这一硬模板能有效地阻止了石墨烯的堆叠,提高了石墨烯的有效比表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廉价的含氮有机小分子作为碳源,利用硬模板的平行结构与纳米空间限域效应,使有机物在碳化过程中形成缺陷少、质量高、有效比表面积大的掺氮石墨烯材料;(2)、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在保证石墨烯原有的优良性质同时,进行了合理的一步氮掺杂,提高导电性的同时增加了电化学活性位点;(3)、与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剥离法等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重现性好,易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掺氮石墨烯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掺氮石墨烯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掺氮石墨烯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掺氮石墨烯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全谱图(a);高分辨N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谱图(b);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掺氮石墨烯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掺氮石墨烯样品的充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