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14077.6 申请日: 2014-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4045401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发明(设计)人: 覃仁安;贾绍娥 申请(专利权)人: 覃仁安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C05F17/00
代理公司: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代理人: 唐曙晖;刘明芳
地址: 416000 湖南省湘西***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桐油 茶树 专用 复混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复混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但在茶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用肥失调状况,偏施化肥,手工积制的农家肥因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多带异味而少施甚至不施,致使大量农家肥资源得不到利用,茶林地有机质含量低,茶叶质量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油尿乳化工艺和腐植酸发酵技术,把种养积制的有机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料,经过有机无机复混化,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含桐油的茶树系列专用复混肥,以突破传统的有机肥生产投入方式,改变偏施化肥的状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4-15重量份桐油、4-15重量份人尿、8-20重量份山土灰、8-25重量份菜籽饼、15-60重量份猪粪、4-20重量份锯木屑、1-15重量份磷矿粉、2-30重量份尿素、2-12重量份硫酸钾、1-8重量份腐植酸,

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

(A)取桐油和人尿,掺和,搅拌,制成乳状液,同细碎后的山土灰拌和均匀,得农家肥;

(B)将菜籽饼、锯木粉、磷矿粉粉碎(例如粉碎至80~160目),加猪粪、腐植酸,拌和均匀,发酵7天以上(例如7~10天),得发酵有机肥;

(C)将余下的化学肥料同步骤1获得的农家肥、步骤2获得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干燥即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包括5重量份桐油、5重量份人尿、15重量份山土灰、15重量份菜籽饼、25重量份猪粪、5重量份锯木屑、5重量份磷矿粉、20重量份尿素、4重量份硫酸钾、1重量份腐植酸。该原料组成适用于茶树的春季催芽肥(鱼叶初展期)。

优选地,所述原料包括4重量份桐油、4重量份人尿、14重量份山土灰、12重量份菜籽饼、35重量份猪粪、5.5重量份锯木屑、10重量份磷矿粉、12重量份尿素、2重量份硫酸钾、1.5重量份腐植酸。该原料组成适用于茶树的夏季追肥(春茶结束后)。

优选地,所述原料包括5重量份桐油、4重量份人尿、13重量份山土灰、16重量份菜籽饼、40重量份猪粪、7重量份锯木屑、2重量份磷矿粉、6重量份尿素、5重量份硫酸钾、2重量份腐植酸。该原料组成适用于茶树的秋茶追肥(夏季结束后)。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上述含桐油的茶树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取桐油和人尿,掺和,搅拌,制成乳状液,同细碎后的山土灰拌和均匀,得农家肥;

(B)将菜籽饼、锯木粉、磷矿粉粉碎(例如粉碎至80~160目),加猪粪、腐植酸,拌和均匀,发酵7~10天,得发酵有机肥;

(C)将余下的化学肥料同步骤1获得的农家肥、步骤2获得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干燥即成。

本发明所采用的桐油,从油桐子热压所得,干性植物油,我国特产。桐油作为农家肥料资源,很早就进入了人类农事活动。到了清代未年,许多书报有“桐油功用日宏”之类记载,山区农民种黍麦,多用桐油“包被种子”,“掺和土灰”,而且到了“妇孺皆知其利”的程度。桐油的主要成分是桐酸和亚油酸、油酸,还含有维生素、角鲨烯、植物甾醇、戊聚糖及多种蛋白质,这些都是植物营养素。在土壤腐植酸和植物体内酶的作用下,几乎可全被分解为有利植物生长的物质。桐酸的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双键,性质很活泼,极易同肥料中的大量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有效的结合,使有效态养分增加,同时使被土壤固定的元素释放出来;桐油同腐植酸复混肥混合配制,可提高各元素间的联应和互加作用。“油肥尤肥”,桐油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彰显独特魅力,深受山民喜爱。

本发明所采用的人尿是人肾脏的排泄液,俗称“小便”。主要成分有尿素及氯化钠、钾、磷酸等;尿中尿素浓度一般为1.5~3%。尿中次多的成分有硫酸、尿酸、肌肝、氨、马尿酸等。其它量虽少而常有的成分,有酚、草酸、尿蓝母、钙、镁等,还含微量的维生素。作为分散介质,人尿与桐油掺合,桐油分散其中成为一种白色的乳状液。经过氧化改性,形成桐酸类尿素复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桐油原有的性质,赋予了新的品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仁安,未经覃仁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