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3482.6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平;杨宏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协同 处置 生活 垃圾 系统 | ||
1.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泥熟料生产线系统;
水泥熟料生产线系统包括回转窑(2)、分解炉(3)、冷却机(22)、第一冷却风机(24)、第二冷却风机(25)、余热发电系统;
垃圾焚烧系统包括垃圾焚烧炉(1)、垃圾储坑(4)、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5)、抓斗(6)、行车(7)、喂料系统(8)、除臭系统(9)、异味风机(10)、引风机(13)、一次风机(14)、锅炉(17)、高温风机(20);
垃圾储存、焚烧及烟气处理系统:垃圾储坑(4)通过行车(7)和抓斗(6)将垃圾储坑(4)中的垃圾由喂料系统(8)喂入垃圾焚烧炉(1)中焚烧;垃圾焚烧炉(1)排出的烟气(15)进入锅炉(17),出锅炉(17)的烟气(21)由高温风机(20)抽取并送至冷却机(22)的第一冷却风机(24)进口,并由第一冷却风机(24)鼓入冷却机(22),在冷却机(22)内与出回转窑(2)的高温熟料进行热交换,再进入回转窑(2)和分解炉(3)中进行高温焚烧;
助燃空气系统:来自熟料冷却机(22)的高温热空气(12)由引风机(13)抽取并经垃圾焚烧炉(1)的一次风机(14)鼓入垃圾焚烧炉(1)中,供垃圾焚烧炉(1)中的垃圾干燥和燃烧;
异味气体处理系统:垃圾储坑(4)内的含异味物质的空气(11)由异味风机(10)抽取并经水泥熟料冷却机(22)高温段第二冷却风机(25)送入冷却机(22)内供熟料冷却用,经过与出回转窑(2)的高温熟料热交换后进入回转窑(2)和分解炉(3)中焚烧;当水泥回转窑(2)和垃圾焚烧炉(1)停运时,启动除臭系统(9),除臭系统(9)抽取并处理垃圾储坑(4)中的有害气体后排入大气;
蒸汽锅炉及发电系统:蒸汽锅炉(17)使用的热水(18)来自蒸汽发电系统,进入蒸汽锅炉(17)后与高温烟气(15)进行热交换,蒸发形成设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19),蒸汽(19)通过蒸汽管道送入蒸汽发电系统中;
垃圾渗滤液处置系统:由垃圾储坑(4)底部收集并排出的垃圾渗滤液经过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5)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要求,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5)产生的污泥送入分解炉(3)中焚烧,或由污水泵将垃圾储坑(4)底部收集并排出的垃圾渗滤液直接抽取并喷入到分解炉(3)中焚烧,或将垃圾渗滤液通过污水泵与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系统的脱硝溶液混合后喷入到分解炉中;
垃圾灰渣及飞灰处置系统:垃圾焚烧炉(1)排出的灰渣(23)经除铁和有色金属后与蒸汽锅炉(17)收集的烟气飞灰一道送入到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原料配料系统,作为水泥原料使用;
垃圾焚烧炉(1)上设有燃油点火油枪和煤粉燃烧器,其煤粉由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煤粉制备系统提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垃圾焚烧炉(1)为炉排炉型焚烧炉或流化床型焚烧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转窑(2)与分解炉(3)连接的烟室处设有旁路放风系统,其旁路放风系统包括第三冷却风机(27)、混合器(26)、第二蒸汽锅炉(28)、袋收尘器(29)、排风机(30);抽取由回转窑(2)排出的部分温度为1000度以上的高温气体与第三冷却风机(27)提供的冷风在混合器(26)中混合,混合气体经第二蒸汽锅炉(28)换热后,再由袋收尘器(29)净化除尘,并由排风机(30)排入大气;第二蒸汽锅炉(28)所用第二热水(31)来自蒸汽发电系统,第二蒸汽锅炉(28)产生的第二蒸汽(32)送至蒸汽发电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发电系统为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或单独设置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4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色胶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富氧燃烧生产石灰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