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0890.6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段俊雅;胡中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组合,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待机功耗的充电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器在接入外接电源后,不管有没有连接待充电的电池包,或者无论电池包是否需要充电,其均会开始执行充电检测等动作,即使在待机的状态下也处于一种消耗功率的状态,这样无疑对能源造成了浪费。同样对于电池包控制的充电进程的充电组合而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待机功耗的充电组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组合,包括:充电器和电池包,充电器包括:用于接入AC电源的电能接入模块、用于电能输出的充电器接口、设置在电能接入模块与充电器接口之间能调整电能质量使充电器接口输出所需直流电的充电模块、能从电能接入模块取电工作并能控制充电模块的控制模块,电池包包括:能存储电能的电池芯组、用于与充电器接口对接实现充电的电池包接口;充电器在电能接入模块连接AC电源后控制模块处于不带电的零功耗状态,电池包通过电池包接口连接至充电器时,控制模块自动被充电器接口处接受的控制信号激活从而带电工作。
进一步地,充电器接口至少包括一个充电器控制端子,电池包接口至少包括一个与电池芯组电连接的电池包控制端子,充电模块分别电连接至电能接入模块和充电器接口;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一供电模块、充电控制器;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以及能控制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的第一控制端,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端和第四开关端以及能控制第三开关端和第四开关端的第二控制端,第一开关端电连接至电能接入模块,第二开关端电连接至第一供电模块,第一控制端连接有第一激活电路,激活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电容器,第一电容器一端连接至第一控制端,其另一端分别与充电器控制端子和第四开关模块构成电连接,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有第二激活电路,第二激活电路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的两端分别与电能接入模块和第二控制端构成电连接;充电器控制器还分别与第一供电模块、充电模块以及第一控制端构成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供电模块、电池包控制器,第二供电模块分别与电池芯组和电池包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与电池包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池包整流模块。
进一步地,电能接入模块包括:用于连接AC电源的AC输入模块,用于消除电磁干扰的EMC模块,用于对电能进行调整的整流滤波模块;EMC模块分别与AC输入模块和整流滤波模块构成电连接,整流滤波模块还与充电模块和第一开关端构成电连接。
进一步地,充电模块包括:至少包含一个谐振电路的LCC模块、以及用于向充电接口供电的整流输出模块;LCC模块分别与整流滤波模块、整流输出模块电连接,充电器控制器能分别控制LCC模块和整流输出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模块至少包括一个光耦开关。
进一步地,第二开关模块至少包括一个光耦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在仅使充电器接入AC电源和仅使电池包连接到充电器时,充电器的控制模块均处于零功耗状态,而在同时满足接入AC电源和连接到电池包时,充电器的控制模块能被激活从完成充电工作,这大大的降低了充电器的待机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所示,明的充电组合包括:充电器和电池包。
其中,充电器包括:电能接入模块、充电器接口、充电模块、能从电能接入模块取电工作并能控制充电模块的控制模块。
其中,电能接入模块用于接入AC电源的。充电器在进行充电时利用电能接入模块接入AC电源,这里所指的AC电源可以是由交流电电网提供电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电能接入模块包括:用于连接AC电源的AC输入模块,用于消除电磁干扰的EMC模块,用于对电能进行调整的整流滤波模块;EMC模块分别与AC输入模块和整流滤波模块构成电连接。
充电器接口用于电能输出。在需要对电池包充电时,充电器通过充电器接口与电池包构成能够充电的电连接,使电池包与充电器构成能传递电能和信号的物理连接。作为优选,充电器接口应至少包括两个充电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0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