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9745.6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澄人;安正佑;金荣奇;郑镇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占杰;薛义丹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活性 物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充电 锂电池 | ||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包括:
初级颗粒;以及
次级颗粒,包括多个初级颗粒的聚集体,
多孔材料具有大于或等于0.3g/cc且小于1.0g/cc的振实密度,并且多孔材料的振实密度小于或等于多孔材料的真密度的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初级颗粒具有50nm到300nm的平均粒径D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次级颗粒具有2μm到7μm的平均粒径D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多孔材料的振实密度大于或等于多孔材料的真密度的1/6并且小于或等于多孔材料的真密度的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各自包括从锂锰氧化物、掺杂的锂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掺杂的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和掺杂的锂镍钴铝氧化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各自包括由化学式1到3中的一个化学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LiMn2-xM1xO4
其中,M1是Mg、Na、Ca、Sr、Ti、Al、Co、Ni、Fe、Cu、Si、Sn或它们的组合,且0≤x<2,
[化学式2]
LiNiaCobMncM2dO4
其中,M2是Mg、Na、Ca、Sr、Ti、Al、Fe、Cu、Si、Sn或它们的组合,0<a<1,0<b<1,0<c<1,0≤d<1,且a+b+c+d=1,
[化学式3]
LiNieCofAlgM3hO4
其中,M3是Mg、Na、Ca、Sr、Ti、Mn、Fe、Cu、Si、Sn或它们的组合,0<e<1,0<f<1,0<g<1,0≤h<1,且e+f+g+h=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正极活性物质还包括活性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正极活性物质的总量,活性炭以2wt%到10wt%的量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中。
9.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正极具有1.5g/cc到3.0g/cc的活性质量密度。
11.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
正极,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
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以及
隔板,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包括非晶碳。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隔板包括纤维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7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易滑落、有卡通图案的织物透气性好卡套
- 下一篇:蕾丝与呢绒复合手感好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