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多机程序在线升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9744.1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煜;叶旭君;曾毓;黄继业;李芸;周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lexray 总线 程序 在线 升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工业控制领域,特指是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工业控制系统多机程序在线升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中对设备进行应用程序升级的方法多为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地更新。因此在程序升级过程中须对每个单元都进行大量相同的操作,导致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升级效率。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多机程序在线升级的方法,但它们大多基于较低速且较老的总线而设计出,并且没有易于操作的人机界面。因此这些程序在线升级的方法或是因大量重复的工作,或是因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又或是没有直截了当的操作界面而导致系统升级效率地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工业控制系统多机程序在线升级的方法。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易操作的上位机软件,方便用户操作;旨在提供一种多机程序升级装置,降低用户负担;旨在提供一种高速程序升级系统,提高系统升级效率。
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工业控制系统多机程序在线升级方法依赖于以下装置: MCU单元(下位机)、USB转FlexRay调试器、PC机(上位机);多个MCU单元(下位机)与PC机(主机)通过USB转FlexRay调试器相连;
步骤一:当系统上电并初始化后,所有下位机单元进入BOOTLOADER空间,并等待上位机发送的握手命令;
步骤二:上位机通过时间触发的方式向下位机发送握手命令,并等待接收下位机的应答信号。若有接收到至少一个应答信号便继续进行程序更新工作,若未接收到任何应答信号便结束此次程序更新。
步骤三:若下位机单元成功接收到了握手命令,则向上位机发送一个应答信号。若下位机单元没有接收到握手命令则下位机单元直接跳转进入应用程序空间;
步骤四:上位机通过时间触发的方式发送接下去所要发送的数据帧的信息,待发完后发送相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五:下位机单元接收数据帧的信息,待接收完后便接收相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六:下位机单元校验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若无误便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帧对应用程序空间进行相应的更新,否则结束程序;
步骤七:上位机判断是否已经发送完所有的数据,若未发送完则重复步骤四~步骤七,若已发送完则结束此次程序更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同时对多个下位机单元进行程序在线升级(最大数量可以到达124个从机单元),并且在总线挂接最大数量的下位机单元下通信速率可达8Mbps,而且无需专业人员的参与便可根据简单易懂的上位机界面进行正确地操作,提高了工业控制系统的程序升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系统硬件连接框图。
图2:系统运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由多个MCU单元(下位机)通过USB转FlexRay调试器与PC机(上位机)相连;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一:当系统上电并初始化后,所有下位机单元进入BOOTLOADER空间,并等待上位机发送的握手命令;
步骤二:上位机通过时间触发的方式向下位机发送握手命令,并等待接收下位机的应答信号。若有接收到至少一个应答信号便继续进行程序更新工作,若未接收到任何应答信号便结束此次程序更新;
步骤三:若下位机单元成功接收到了握手命令,则向上位机发送一个应答信号。若下位机单元没有接收到握手命令则下位机单元直接跳转进入应用程序空间;
步骤四:上位机通过时间触发的方式发送接下去所要发送的数据帧的信息,待发完后便发送相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五:下位机单元接收数据帧的信息,待接收完后便接收相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六:下位机单元校验所接收到的数据帧,若无误便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帧对应用程序空间进行相应的更新,否则结束程序;
步骤七:上位机判断是否已经发送完所有的数据,若未发送完则重复步骤四~步骤七,若已发送完则结束此次程序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