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避难安全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9046.1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8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澄;范乐;邢凯;梁静;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谭辉;周娇娇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社区 避难 空间 安全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避难安全的评价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严寒地区特有的灾害类型作为研究展开的前提,避免将城市区域条件作为单一标准所带来的局限性;用专家调查法量化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逐步构建出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场所避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对避难场所的打分情况,用多层次多因素的模糊评价模型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出该社区级避难场所在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量化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该避难场所是否安全,这在避难空间避难安全研究领域属于较新的尝试;对综合评价结果中整体和各分项指标要素的得分进行分析,方便后续研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严寒地区建筑防灾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避难安全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更要注重灾害对于城市带来的严重损失,城市防灾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是我国当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自然和人为灾害种类繁多,而城市作为承载灾害的主要载体,其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环境设施等物质构成直接影响到应对突如其来重大灾害的能力,因而如何在灾害发生初期能引导城市居民安全避难,最大程度的保全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在灾难应急和灾后重建阶段能积极发挥救灾指挥、灾民安置、医疗救助、物资转运和交通运输等职能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
城市避难空间是为躲避由灾害引发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并在特定地点得到相关的医疗救助、心理疏导并保障基本的生活,具备相应防灾救灾的设施的专门场所。自20世纪中叶开始,国外已有若干城市开始了灾害应急的避难空间的设计研究及实践工作,我国在防灾、减灾领域开始的研究就晚,直到2003年才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在地震局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许多城市开始了城市避难场所的构建。
我国应急避难空间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无序走向统一的历程,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各项法规标准的出台,各地先后兴建了提供临时、中长期避灾和规格不同的避难空间。如今,城市避难空间的评价问题成为城市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的关注重点。城市避难空间的规划是否满足其服务范围,场地设施能否满足避难人群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需求,能否保证避灾和恢复重建阶段的救灾行动的顺利开展,均是衡量城市避难空间是否达到预期的安全避灾目的的重要参考。
目前国内避难空间研究多注重宏观层次上对城市避难空间整体布局的把握和微观层次避难设施的建设标准,缺乏关于对城市避难空间的避灾效果的综合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对特定地域及灾害种类条件下的避难空间建设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缺失。
城市避难空间的建设浪潮已席卷全国,许多城市都建成了规格不同的避难空间,但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很少从地域性灾害的特点、群众的避灾行为和基地现场情况进行理性的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本发明的研究目的很大程度在于为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的避难安全提供评价标准,并总结出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并借助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疏散、避难时个人和群体的交互作用对避难安全的影响纳入研究范畴,这使得评价的过程更为客观和全面。
试图用定量的方式来弥补检验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的避难安全定性分析的缺陷。目前国内关于城市避难空间的研究很多,但检验其防灾效果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现有的评价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不仅难以提供客观量化的测评数据,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标准也难以得到落实。不改变检验社区级避难空间的避难安全定性分析的现状,将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城市避难空间设计和建设的盲目状态。
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在针对不同地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局限于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和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寒地城市特殊气候条件的相关研究相对缺失;在针对避难空间的研究中,大多对避难空间进行理论总结方面的定性分析,缺少对避难空间防灾性能的定量研究;在现有研究中缺乏避难安全的检验研究,未形成统一的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空间避难安全评价标准。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