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7663.8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理;马万里;赵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扩散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依次氧化硅层和淀积多晶硅层之后,通过光刻及刻蚀在所述多晶硅层上形成接触孔;
向所述衬底注入离子,形成P型体区;
通过第一掩膜在所述P型体区上的第一预设区域形成第一光刻胶掩膜,在所述P型体区注入N型掺杂元素,形成第一源区;
通过第二掩膜在所述P型体区上的第二预设区域形成第二光刻胶掩膜,在所述P型体区注入所述N型掺杂元素,形成第二源区,其中,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不相交;
所述第二源区的N型掺杂元素注入剂量大于所述第一源区的N型掺杂元素注入剂量,且所述第二源区的N型掺杂元素注入能量大于所述第一源区的N型掺杂元素注入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区包括两块独立的区域,且所述两块独立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源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为湿法刻蚀和/或干法刻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是单一离子或复合离子,其中,所述离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氢、氦、硼、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层和所述多晶硅层的厚度均为0.01μm至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源区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表面淀积介质层,刻蚀所述介质层形成沟槽;
在所述衬底表面淀积金属层,以连接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深度为0.1μm至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表面淀积介质层之前,还包括:
刻蚀所述P型体区表面的光刻胶,向所述P型体区注入离子。
9.一种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6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