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的综合评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06749.9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2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宝平;余黎;许立;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被动 皮肤过敏 反应 试验 综合 评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过敏反应发生与否的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多个指标的变化来全面综合考察过敏反应发生与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现代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作用强且广泛、疗效突出、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告亦相继增多,虽然中药注射剂上报的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但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有数据表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中药剂型,其中过敏性休克就占22.8%。过敏反应轻则仅表现为皮疹,重则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引起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发病急,危害大,可迅速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腹痛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更甚者会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死亡。鉴于其高发生率和高危险性,Ⅰ型过敏反应成为中药注射剂所致过敏反应中最常见、危害最大、最受关注的一种不良反应。而过敏反应可能造成的休克及死亡已引发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疑虑和临床用药的信任危机。因此,中药注射剂必须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但由于中药的多组份、多靶点,给药物安全性评价带来许多困难。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是经典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用动物模型,其原理为受试物致敏动物血清给予正常动物皮内,IgE的F端与皮肤的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形成IgE的复合物,使肥大细胞致敏。当抗原攻击时,抗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的Fab端结合,导致IgE分子结构的改变,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组胺、慢性物质等,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静脉注射抗原的同时注入伊文思蓝燃料在该皮肤渗出着色。传统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根据局部皮肤蓝染范围或程度,可判定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大小,继而判定过敏反应的程度。但该指标精确度较差,对呈现散在性蓝斑时很难精确,且假阴性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常用的用于判断被动皮肤过敏过敏反应发生的评判方法精确度不足,假阴性率较高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比较准确的判定临床前药理实验中药物是否能够引起动物发生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评判方法。运用此方法,通过临床前药理实验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药物是否能够引起动物发生过敏反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的综合评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抗血清的制备: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受试药物组。各组分别于第1、3、5日致敏,共三次,每组动物每次皮下给予相对应药物的临床常用剂量。每组均于末次致敏后第12天进行激发,并分别在激发前取血,3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20℃冷冻保存,备用。
2、被动皮肤过敏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受试药物组,每组8只。大鼠背部中线两侧距背脊约1.5cm处剃毛,面积约4×4cm,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制备的各组抗血清原液及用生理盐水1:1倍稀释液,分别皮内给于各组大鼠去毛各点,每个点0.1mL。每只动物皮内注射抗血清24h后,足趾仪量取各组大鼠的右后肢足趾容积,各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相对应抗原(含0.5%的伊文斯蓝),每只1.0mL。30min后,
(a)肉眼观察给予对应抗原后大鼠的一般症状;
(b)足趾仪再次量取各动物的右后肢足趾容积,计算动物的右后肢足趾的肿胀度[=(注射后足趾容积-注射前足趾容积)/注射前足趾容积×100%];
(c)动物眼眶取血(注射不含0.5%的伊文思蓝的抗原),抗凝血液检测血液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3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用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用日本Hitachi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四项: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肾功能四项:血糖(GLU)、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肝功能七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
(d)处死动物,翻转动物背部皮肤,并观察皮肤内侧有无蓝斑(>5mm)并量取蓝斑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6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膨胀土竖向膨胀力减胀效果综合测试装置
- 下一篇:智能油烟气体分析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