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6640.5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1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喜;佟卫东;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昌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3/20 | 分类号: | H01C3/20;H01C1/0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保护 雷击 浪涌 电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断电阻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一种的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包括芯棒,芯棒上缠绕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段导线,在芯棒及其上的电阻丝的外部包裹有阻燃层。这种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无法满足过小电流保护的要求,之前用于电子产品充电器中的线绕电阻器的要求是能够满足抗雷击浪涌冲击,同时在大电流状态下(主要是电源部分的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短路,通过线绕电阻器的电流是其额定值的50倍以上),线绕电阻器会在规定时间内断开,但当线路中出现过小电流(线绕电阻器1.2~2倍额定电流)时,温度达不到电阻丝的熔断点导致线绕电阻器无法及时熔断,电阻会出现持续发热现象,电阻表面温度超过600℃,长时间的发热会烧毁塑料件(充电器外壳),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过小电流保护和抗雷击浪涌的线绕电阻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它包括芯棒,芯棒上缠绕有电阻丝,电阻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段导线,在芯棒及其上的电阻丝的外部包裹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内层的助熔断剂层、中间的阻隔抑温层和外层的绝缘漆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助熔断剂层能够降低电阻丝的熔断点,同时阻隔抑温层可以将热量集中在电阻丝上,这样当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线路中出现过小电流(该电阻器1.2~2倍额定电流)时,可以加快电阻丝的熔断,防止烧毁塑料件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同时具有过小电流保护和抗雷击浪涌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芯棒的两端分别套有一帽盖,电阻丝的两端分别与一帽盖连接,导线的一端与帽盖连接,在帽盖、芯棒及其上的电阻丝的外部包裹有阻燃层。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稳定和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电阻丝在芯棒中部的缠绕密度大于靠近两端处的缠绕密度。芯棒中部的电阻丝发热比较集中,可以进一步加快电阻丝的熔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
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它包括芯棒1,芯棒1上缠绕有电阻丝2,芯棒1的两端分别套有一帽盖31、32,电阻丝2的一端与帽盖31连接,电阻丝2的另一端与帽盖32连接,帽盖31上连接有一段导线41,帽盖32上连接有一段导线42,电阻丝2在芯棒1中部的缠绕密度大于靠近两端处的缠绕密度,在帽盖31、帽盖32、芯棒1及其上的电阻丝2的外部包裹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内层的助熔断剂层51、中间的阻隔抑温层52和外层的绝缘漆层53。
所述帽盖31、32可导电,助熔断剂层51采用含有低熔点金属(锳,锑)的助熔断剂涂覆材料,阻隔抑温层52采用发泡材料或长纤维石棉材料,绝缘漆层53采用有机硅树脂材料。
对上述过小电流保护抗雷击浪涌线绕电阻器进行熔断实验,试验表明当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1.2~2倍时,电阻丝可在60s内熔断,表面温度不超过400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昌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昌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6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