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空调、基于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5406.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范晓波;杨芳;金启明;龚洪彦;于国福;王宏礼;谢程;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空调 基于 空气质量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检测技术,特别涉及基于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国际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通常较多,以伦敦为例,仅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的监测点就有103个。此外,巴黎、香港等国际城市均监测并公布道路两边地段的空气污染状况。我国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位点设置虽然也能反映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但监测位点少、代表性和覆盖面不足,监测项目、监测网、测点数目和位置设计不能满足重点区域人体健康影响暴露评价的需要。
目前无线联网技术得到了普及,WIFI模块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以使更多的电器装上联网模块成为网络电器。可以和云服务进行结合,实现云端的家电控制。如果配合传感器,可以形成一张巨大的传感器网络,用来检测环境,将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环境,检测的也更加精准,同时,也几乎不增加成本就建成了一套强大的环境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广泛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空调,包括通信模块,用于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收发,还包括: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并传输给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对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室外空气质量参数进行分析及处理后连同智能空调的身份ID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云平台。
具体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设置在智能空调的外机上,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由传感器组成,至少可以检测空气的湿度、固体颗粒物含量及紫外线强度。
可选地,还包括空气质量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分析及处理后的空气质量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智能空调,还包括云平台,所述智能空调及云平台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云平台中存储有智能空调的身份ID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云台台对智能空调发送的身份ID进行匹配得到其地理位置信息,并对智能空调发送的室外空气质量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及分析得到区域性的空气质量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检测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并通过通信模块连同智能空调的身份ID一起传输给云平台;
云平台对智能空调发送的身份ID进行匹配得到其地理位置信息,并对智能空调发送的室外空气质量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及分析得到区域性的空气质量情况。
具体地,所述智能空调至少为一个,所述云平台中存储智能空调的身份ID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具体地,所述空气质量参数至少包括空气湿度、固体颗粒物含量及紫外线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空调上安装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利用智能空调安装的广泛的覆盖范围,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极大范围内的检测覆盖。本发明中通过在云平台中存储智能空调的身份ID及其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将空气质量的检测精确到小区中的具体单元,且本发明实现中的成本低,实现简单。相对于现有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具有一下优势。1、检测范围将更加宽广同时又更加细致,因为空调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2、监测数据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只要空调开机,数据就会源源不断的上传到平台之上,实时得出空气质量状况;3、系统的建设成本比较低,充分利用里现有智能空调提供的计算能力和数据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空调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5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