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4703.3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义直;严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38;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 ||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210、310);和
阻抗变换电路单元(120、220、320),
其中,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210、310)为仅具有单根天线的双频单极天线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120、220、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210、310)电连接,另一端与馈电端(140、240、340)电连接或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还包括:
第二单极天线单元(330),所述第二电极天线(330)与所述馈电端(340)电连接,
其中,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120、220、320)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极天线单元(330)为具有两根天线(331、332)的双频单极天线单元,并且所述两根天线(331、332)中的一根天线(331)的长度大于另一根天线(33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由印刷在电路板(100)上的导电迹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单极天线单元(330)由印刷在电路板(100、300)上的导电迹线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120)包括:
一个第一电感元件(L121);
一个第二电感元件(L122),独立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121);和
一个电容元件(C120),
其中,所述电容元件(C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1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元件(C120)的另一端接地;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121)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122)中的一个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110)电连接,另一个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端(140)电连接或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120)为集成在电路板(100)上的集总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元件(C120)为具有两个平行的电极板(C121、C122)的平板电容器;
所述电容元件(C120)的一个电极板(C121)形成在所述电路板(1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
所述电容元件(C120)的另一个电极板(C121)形成在所述电路板(100)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121)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122)中的一个电感元件(L121)形成在所述电路板(100)的所述一个表面上;并且
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121)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122)中的另一个电感元件(L122)形成在所述电路板(100)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220)包括:
一个耦合电感元件(L220),该耦合电感元件(L220)包括相互电磁耦合的第一电感元件(L221)和第二电感元件(L222);和
一个电容元件(C220),
其中,所述电容元件(C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2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22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元件(C220)的另一端接地;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元件(L221)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L222)中的一个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天线单元(210)电连接,另一个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端(240)电连接或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变换电路单元(220)为集成在电路板(200)上的集总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7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