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4389.9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廷;袁鹏飞;徐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尤其涉及一种门体方便打开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冰箱,多采用机械式门锁开关,需要手施以一定力度按压机械按键才能开门。当用户双手都拿东西或双手上有水或油污时,不便开门。
一般,机械门锁与机械按压键需要安装在同一水平位置,因机械按键需要在用户易触及的位置,无法做到将机械门锁安装在门框正中位置,最终导致门体关闭后,由于受力的三个点不均衡导致门体关闭后存在缝隙产生漏冷等现象。另外,用户每次开门的时候,需要用手指施加一个比较大的力在机械按键上,通过机械按键将力传导到机械开关上,机械按键在行程过程中会晃动,用于手感体验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冰箱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体方便打开的冰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门体以及门锁,所述门锁包括可移动的第一锁栓、与第一锁栓解锁或锁定的第二锁栓以及与第二锁栓解锁或锁定的锁扣;所述冰箱还设置有自动开门装置,包括设于门体上用于接收开门信号的感应器、与所述感应器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由控制板控制以驱动所述第一锁栓移动以与第二锁栓解锁的电磁线圈、作用于所述第一锁栓以驱动所述第一锁栓移动与第二锁栓锁定的复位件;所述冰箱还设置有手动开门装置,包括设于门体上供用户手动操作的机械开关、与所述机械开关机械连接的推杆,当手动操作所述机械开关时,所述推杆驱动第一锁栓移动以驱动第一锁栓与第二锁栓解锁;所述第二锁栓设有能够绕其旋转轴进行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一端突伸有与所述第一锁栓相配合的止挡部、另一端突伸有与所述锁扣相抵压的第一凸起及与所述锁扣相卡持的第二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栓及所述第二锁栓均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门体上;或者所述第一锁栓及所述第二锁栓均设置于所述门体上,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箱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具有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件,以在所述第二锁栓解锁时驱动所述转盘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卡槽,当所述第二锁栓与所述锁扣锁定时,所述第二凸起卡持于所述卡槽内;当所述第二锁栓与所述锁扣解锁时,所述第二凸起脱离所述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与箱体之间设置有施力至门体和/或箱体上以在门锁解锁时驱动门体背离箱体方向移动的致动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具有作用于所述第一锁栓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锁栓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栓具有与所述手动开门装置相配合的按压部及与所述第二锁栓相配合的卡持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具有控制所述电磁线圈通断电的微动开关,所述第一锁栓与所述第二锁栓解锁时,所述第一锁栓抵接并打开所述微动开关,所述电磁线圈断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设置有内门,所述门体与箱体之间设置有施力至门体和/或箱体上以在门锁解锁时驱动门体背离箱体方向移动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设置于所述内门与所述门体之间,所述第一锁栓、第二锁栓设置于所述内门上,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门体上;或者所述第一锁栓、第二锁栓设置于所述门体上,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内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冰箱通过自动开门装置和手动开门装置作用于同一门锁,增大了用户的选择。通过自动开门装置,在人体靠近或轻触冰箱时即可实现门锁的解锁,方便打开门体。同时通过手动开门装置,也可以同时打开门锁,节约用电且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地打开冰箱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冰箱门体关闭时的门锁及解锁机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门锁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锁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锁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冰箱门锁锁定时手动开门装置与第一锁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图6的冰箱门锁解锁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