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转运托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04039.2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卫国;张明新;柳育红;李金荣;杨爱萍;王江勇;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转运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料托架,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转运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缸生产企业中,绝大部分零部件都为筒体类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转换都需要托盘来周转。现在托盘的转运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天车吊装转运,第二种是叉车转运。天车转运方式需设计的托盘刚度足够大,同时结构也很笨重,只适合车间内部周转,如需跨车间周转需备转运小车,也不能满足立体货架的存放要求;叉车转运方式时,托盘的刚度不需太大,结构也轻巧很多,同时适合车间内部和跨车间周转。但是,目前这两种托盘都不能很好地存放于立体货架上,也不能堆垛存放,不适合现代化的转运存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方便堆叠,占用空间小的物料转运托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物料转运托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双层结构,所述底座的底层和顶层之间固定有支撑纵梁,所述底座的四角固定有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固定有拉杆。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板、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个第一纵梁平行设置,并通过底部焊接连接板连接固定,平行于第一纵梁设置有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固定在连接板上,支撑纵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第一纵梁上固定有第二纵梁第二横梁两端固定在第二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立柱为管状立柱,立柱的顶部还安装有锥形导向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立柱上还固定有加强筋板。
本发明适应现代化的转运存储方式,提高存储效率,降低转运成本,同时采用管材及板材焊接形成,底座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叉车转运,并且立柱采用管状立柱,立柱的顶部还安装有锥形导向连接柱,满足立体货架存储,还可以对托架进行堆垛存放,节省占地面积,提高了货物存储效率,降低了转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物料转运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2为支撑纵梁,3为立柱,4为拉杆,5为连接板,6为第一纵梁,7为第二纵梁,8为第一横梁,9为第二横梁,10为锥形导向连接柱,11为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物料转运托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为双层结构,所述底座1的底层和顶层之间固定有支撑纵梁2,所述底座1的四角固定有立柱3,相邻两个立柱3之间固定有拉杆4。
具体地,底座1包括连接板5、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第一横梁8和第二横梁9,两个第一纵梁6平行设置,并通过底部焊接连接板5连接固定,平行于第一纵梁6设置有支撑纵梁2,所述支撑纵梁2固定在连接板5上,支撑纵梁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横梁8和第二横梁9,所述第一横梁8固定在立柱3上,所述第一纵梁6上固定有第二纵梁7,第二横梁9两端固定在第二纵梁7上。
本发明托架整体采用矩形钢管和方钢管组焊而成,外形尺寸1200mm×1000×800(长×宽×高),外形尺寸为参考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尺寸进行调整。底座1采用双层设计,中部设置支撑纵梁2,底座1底层和顶层的空间高度形成叉车前叉进入空间,方便叉车转运。底座1的四角设置四根立柱,可限制筒体类零部件滚动,便于多层码放筒体类零部件。
此外,立柱3为管状立柱,立柱3的顶部还安装有锥形导向连接柱10,方便托架上下堆叠,即底层托架的锥形导向连接柱10插入到顶部托架的立柱3内完成堆叠,并且立柱3上还固定有加强筋板11,固定牢靠、稳固。
本发明可用于筒体类零件的存放及转运,适用于叉车转运,额定载重3吨,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额定载重结构,满足油缸类生产企业需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