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04028.4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方光正;潘留祥;夏洪森;袁晓敏;栾洋;冯兵;易小红;王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16 | 分类号: | B22D41/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周伟 |
| 地址: | 43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注 自动 系统 | ||
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包括悬臂,塞杆,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悬臂的另一端部设有夹持环,塞杆中部套置在夹持环内,所述塞杆的上部套置有塞杆夹持套,塞杆夹持套设置在两夹板上,两夹板的中部通过连接套连接并固定,夹板头部设有L型电机基座,该L型电机基座上吊装两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丝杆,丝杆各与一个减速齿轮啮合,所述塞杆的顶部与圆柱形齿条连接,该齿条分别与两个减速齿轮同时啮合。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可靠的优点。本发明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其塞杆升降动作、调整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整,并且伺服电机采用PLC控制后,升降、调整精度很高,大大降低了塞杆磨损率,长期使用,浇注包底部完全无渗漏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部件铸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底注式浇注机控制铁液通、断采用的是塞杆机构的启闭动作来实现的。塞杆仅仅作上下移动,可以与高效率生产线配合,完成铁液浇注。底注式浇注机的液面高度总是随着浇注的进行而降低。出铁口直径又不能够随时调节,所以实现恒流量和变量量控制比较困难,它只能靠调节塞杆行程来补偿液面高度的波动,实现流量调节。底注式浇注机的塞杆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较高,其价格较贵,并且需定期更换塞杆,增加了运行成本。现有的塞杆机构中,塞杆在每执行一次启闭动作时,塞杆在机构的控制下,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一次。其塞杆端部在浇注包底部出铁口处也会来回转动一次(如图1、2所示),并且转动角度范围比较小,内久而久之,该转动部分形成磨损区域M并且磨损越来越大,以致塞杆磨损不均匀,会导致铁液渗漏溢出,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影响浇注外观,对浇注质量也会有很大影响。
此外,现有塞杆启闭依靠气缸动作,精度不高,故障频率较高,给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带来影响。并且现有塞杆虽然能向下调整距离,以便在塞杆头部磨损时,以保证塞杆端部紧密接触出铁口,但依靠人工调整,每次调整需在停机检修期间调整、并且调整时,精度不高、工人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以解决现有塞杆机构其连杆带动塞杆往复转动,导致塞杆端部磨损不均匀,导致铁液易渗漏,影响浇注外观和铸件浇注质量等技术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塞杆调整不方便、精度不高、工人劳动强度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包括悬臂,塞杆,其特征是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悬臂的另一端部设有夹持环,塞杆中部套置在夹持环内,所述塞杆的上部套置有塞杆夹持套,塞杆夹持套设置在两夹板上,两夹板的中部通过连接套连接并固定,夹板头部设有L型电机基座,该L型电机基座上吊装两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丝杆,丝杆各与一个减速齿轮啮合,所述塞杆的顶部与圆柱形齿条连接,该齿条分别与两个减速齿轮同时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塞杆的上部为六边形柱体,所述塞杆夹持套内设有六边形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悬臂上设置有气缸,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活塞推杆连接,活塞推杆末端通过连接杆与连接套铰接;所述塞杆夹持套上设有棘轮,该棘轮位于两夹板之间,棘轮上设置有多个棘齿,在连接套与棘轮之间的铰接夹板上铰接有弧形拨齿,弧形拨齿的一端与棘齿相吻合,弧形拨齿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弹簧与夹板末端连接。
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可靠的优点。发明人经过创造性思维和长期试验,发现塞杆实现连续圆周转动可以彻底克服现有浇注包底部铁液渗漏问题,同时本发明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其塞杆升降动作、调整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整,并且伺服电机采用PLC控制后,升降、调整精度很高,大大降低了塞杆磨损率,长期使用,浇注包底部完全无渗漏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4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