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DC肠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3950.1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F214/08;C08F214/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1562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dc 肠衣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肠衣薄膜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PVDC肠衣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二氯乙烯树脂(PVDC) 是以偏二氯乙烯单体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是一种阻
隔性高、韧性强、热收缩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以及印刷和热封性能优良的理想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军工等领域。PVDC 作为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PVDC 包装食品可以大大延长食品保质期,并对食品的色、香、味均有优良的保护作用。
用薄膜对食品和药品进行包装具有成本低、隔离水分和空气性能好以及包装持久
性好的特点,普通的薄膜对于水蒸汽的阻隔性不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PVDC肠衣薄膜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普通的薄膜阻隔性弱及产品变质速度快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PVDC肠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期准备:以氯乙烯为原料进行氯化工序,该氯化工序的主反应为烯烃的加成反应: ;再进行皂化工序,主反应:;再进入精馏和除水工序,得到偏氯乙烯;
(2)配料:去离子水100份、偏氯乙烯75~85份、氯乙烯40~60份、过氧化苯甲酰0.02~0.3份、明胶0.1~0.3份、月桂酸钡0.001~0.01份;
(3)先将去离子水用泵打入聚合釜中,启动搅拌器,依次将明胶、过氧化苯甲酰、月桂酸钡加入聚合釜内,然后对聚合釜进行试压,试压合格后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
(4)将偏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单体由计量罐经过滤器加入聚合釜内进行冷搅拌,向聚合釜夹套内通入蒸汽和热水使聚合釜内的温度升高至聚合温度50~60℃;
(5)再改通冷却水,当转化率达60%~70%时,继续加冷却水;
(6)待聚合釜内的压力从最高0.687~0.981MPa降到0.294~0.196MPa时,加入壬基苯酚结束反应;
(7)将步骤(6)所得的聚合物悬浮液送入碱处理釜,加入浓度为36%~42%的NaOH溶液处理,加入量为悬浮液的0.05%~0.2%;
(8)用蒸汽直接加热至70~80℃,维持1.5~2.0h,然后用氮气进行吹气降温至65°以下后送入过滤和洗涤;
(9)进行干燥脱水、筛分、成型管坯;
(10)将步骤(9)成型的管坯放入冷水槽水冷,再放入温水槽进行二次预热;
(11)充入压缩空气,使之膨胀呈膜泡,膜泡通过其前后的两对牵引辊的运转沿纵向受拉伸,两方向同时拉伸,形成所需要的厚度的薄膜;
(12)再送入热烧道中进行热定型,经展平后卷绕成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8)中选用卧式刮刀自动离心机或者螺旋沉降式离心机,先进行过滤,再用70~~80℃热水洗涤二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9)干燥脱水选用螺旋输送器送入气流干燥管,以140~150℃热风无载体进行第一段干燥,出口含水量小于4%;再送入以120℃热风无载体的沸腾床干燥器中进行第二段干燥,出口含水量小于0.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0)冷水槽的温度为7±0.5℃,温水槽的温度为36±0.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1)的拉伸速度为1000m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具有高阻隔性、防失水、防变质的特点;
2. 由于拉伸速度的变大,结晶度变高,PVDC肠衣薄膜的柔韧性、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均有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PVDC肠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期准备:以氯乙烯为原料进行氯化工序,该氯化工序的主反应为烯烃的加成反应:;再进行皂化工序,主反应:;再进入精馏和除水工序,得到偏氯乙烯;
(2)配料:去离子水100份、偏氯乙烯75~85份、氯乙烯40~60份、过氧化苯甲酰0.02~0.3份、明胶0.1~0.3份、月桂酸钡0.001~0.01份;
(3)先将去离子水用泵打入聚合釜中,启动搅拌器,依次将明胶、过氧化苯甲酰、月桂酸钡加入聚合釜内,然后对聚合釜进行试压,试压合格后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