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主动式近红外夜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3918.3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葛鹏;王洪;单译琳;张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33;G06T5/5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主动 红外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视系统,特别适合于汽车夜间行驶的主动式近红外成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统计,汽车夜间行驶的时间只占总驾驶时间的25%,却有50%的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夜间。夜间驾驶者的能见度差,汽车灯光的照射范围和明亮度都有限,因此夜间行车对于驾驶者来说是最危险的。开车时,多数人从发现前方有人或障碍物,到做出刹车动作的应急反应时间大约为1秒,即汽车在120km/h的速度时已经跑了33m,而从120km/h到完全停止的制动距离在50m以上。因此,当驾驶员在120km/h的速度时,必须看到前方80m以外的视野,至少要给驾驶员3秒的应急处理时间。汽车近光灯的有效可视距离为30-50m,远光灯的有效可视距离60-80m,故在夜晚行车必须注意力非常集中,一点都不能分神,否则后果很严重。因此常常采用红外夜视系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物体距离驾驶者100m以上时需要借助红外技术、微光技术等来增强驾驶者的可视距离。按照成像原理,红外夜视系统分为被动红外夜视系统和主动红外夜视系统。被动红外夜视系统利用热成像相机接受人、动物等发热物体发出的不同的红外辐射(远红外线)影射不同的图像,进行放大和处理后输出到显示装置上。行人等发热物体在图像中特别突出,图像对比度高,但是详细的道路信息,如车道标线和边界,由于是“无生命”的冷目标而探测不到。此外,由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不能传输长波的远红外线,相机必须安装在车外,需要经常清洁,并且当汽车前端碰撞时易受损伤。主动红外夜视系统采用红外光源发出的近红外线主动照射目标,红外CCD或CMOS探测器接受目标反射的红外光线,通过处理器处理后输出到显示装置上,成像清晰、自然,能显示道路的详细信息(如行人、车辆、车道标志线、交通信号、道路上散落的物体等),即使不发热的物体也能清晰可见。
基于LED近红外光源照明系统的主动式夜视仪在夜晚行车时,无论路上光线明暗,都可以把100-200m的人或障碍物,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将人或者障碍物的轮廓提取出来,显示在显示器并对驾驶者进行警示,可以让驾驶员提前3秒发现人或障碍物,为夜晚行车的安全性提高10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式近红外夜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对汽车前150米处的人或者障碍物成像,经过平板电脑处理,对人或者其他障碍物的轮廓进行提取,在显示屏上显示并对驾驶者进行警告提醒,提高驾驶者夜间驾驶的安全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成本主动式近红外夜视系统,包括近红外图像处理装置,其还包括近红外主动光学系统和近红外图像获取装置;所述的近红外主动光学系统包括中心波长为850nm的LED灯珠、透镜、LED灯珠驱动电路和散热器;所述的近红外图像获取装置由USB可见光相机去除感光面上的可见光滤光片,并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中心波长为850nm,带宽为30nm的滤光片构成。
优选的,所述近红外图像处理装置为7寸平板电脑,包含ARM处理器、图像获取与处理算法及液晶显示屏。
所述的一种低成本主动式近红外夜视系统的工作方法:首先平板电脑从相机采取的图像中读入一帧图像,利用梯度最小正则化方法来去除图像的噪声,然后将去噪后的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对各个尺度的图像进行显著性特征提取,提取出各个尺寸上的感兴趣的移动或者固定障碍物体轮廓,分别对目标兴趣物体与背景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突出目标兴趣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差异,然后给予不同尺度上的图像不同的权重系数,得到各个尺度上的权重图,将不同尺度上的权重图合成,得到经过增强处理后的近红外图像,并显示于液晶显示器上。
本发明中的光源为LED光源,中心波长为850nm。光源透镜采用小角度出射透镜,保证红外光源集中在车前150米处3个车道宽度范围内。LED灯珠置于铝基板或者陶瓷基板上,散热铝片置于铝基板或者陶瓷基板下方。
本发明中的红外相机采用普通的USB接口CCD或者CMOS可见光相机改造而成。将普通可见光CCD或者CMOS光敏感面上中的可见光滤光片去除,在相机镜头前叠加通过中心波长为850nm,带宽30nm的滤光片,只让850nm的近红外光通过镜头到达CCD或者CMOS相机敏感器,去除可见光及长波红外光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