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3839.2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博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7/06;F21W101/02;F21W10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 车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灯,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机动车前照灯为车辆前部主要照明灯具,其由灯体、灯罩、灯泡组成,一般有两种光束:近光是在车辆前面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产生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距离照明光束,远光是在车辆前面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使用的远距离的照明光束,现有的机动车前照灯其灯体内为单一结构的反射面,均通过灯罩上的配光镜将灯泡发出的经灯体反射后的光线进行配光来达到照明要求。这种结构有以下缺点: 1 、照明距离较近,不适应现代汽车高速行驶; 2、前照灯外观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机动车前照灯照明距离短、外观不美观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照明距离远、外观美观的机动车前照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包括灯体、由灯体形成的灯室:置于灯室内的光源:置于灯室上的灯罩,所述的灯体内侧由不同曲面的上部、下部反射镜组成,上部、下部反射镜均由数个反射单元连接而成,反射单元为具有共同主光轴的抛物面,光源可为灯炮或弧光灯,灯罩为平面,可用塑料或玻璃组成。
如上所述的机动车前照灯,其灯体内侧面的上部反射镜由上、下二个反射镜组成,上部反射镜可由二个、三个或数个反射镜组成,既可按上下也可按左右排列;采用左右排列结构时,左反射镜与右反射镜成α度角,最好为15℃ 角。
本发明的原理是这样的:前照灯需要二种光照:近光和远光,近光是在车辆前面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感觉不舒适所使用的近距离照明光束,远光是在车辆前面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使用的远距离的照明光束,因此近光只要求照亮近前方而不对对方驾驶员产生眩光,光强度不能太大:而远光需要尽可能地照亮比较远的地方,需要足够大的光强度。本发明根据国标GB4599-84的要求,采用具有共同主光轴的抛物面反射单元,通过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出反射单元排列组合后的反射镜面,组成本发明形状的反射镜结构,在近光时通过上部的反射镜将光线反射到近前方,而对对方没有眩光:远光时,通过下部反射镜,将前照灯的光能量均匀分布到前方路面上,能看清远处障碍物,照明道路两侧,并且具有平滑变化的光度分布特性。
由于本发明采用灯体反射镜配光,由此既省去了灯罩的配光、又能增加灯的光通量,从而使前照灯具有照明距离远、外观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1 、实施例2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灯体展开图。
图3 为本发明实施例1灯体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灯体展开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灯体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 、2 、3所示,前照灯由灯泡1 、灯体2 、灯罩3组成,灯罩3 为平面,灯体2 的内侧面由上部反射面4、下部反射面5组成,反射面均由共主光轴的抛物面单元连接而成,上部反射面又由上、下二反射面组成。这样结构的前照灯,近光时,能依靠上部反射镜,将光源发出的光均匀照在车前方一侧,不会对对方驾驶员产生眩光:远光时,依靠下部照射镜将光线均匀照射到远处,符合国标GB4599-84要求。
实施例2: 如图1 、4、5所示,前照灯由灯泡1 、灯体2 、灯罩3组成,灯罩3为平面,灯体2 的内侧面由上部反射面4 、下部反射面5组成,反射面均由共主光轴的抛物面单元连接而成,上部反射面又由左、右二反射面组成,左右反射面成α 度角,最好为15℃ ,右反射面由上中下三个反射面组成。这样结构的前照灯,近光时,能依靠上部反射镜,将光源发出的光均匀照在车前方一侧,并且能增加近光照射距离,不会对对方驾驶员产生眩光:远光时,依靠下部照射镜将光线均匀照射到远处,也符合国标GB4599-84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博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博文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