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3342.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尹家波;廖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层 污水 净化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出的污水量与日俱增,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亟待重视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了通过收集楼层的污水,进行再利用发电的想法,主要是通过污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发电系统两个部分实现污水再利用发电的功能。但是由于高楼产生的生活污水存在水量不稳定,无规律等现象,目前的发电系统采用的是实时发电方法,即将楼层排水管道的污水排到收集系统后,净化后立即进行发电。由于水量较小,只能采用微型的水轮-发电机组,所以发电效率低下。除此之外,生活污水中存在病菌、污渍及一些生活垃圾,目前在楼道污水发电系统中采用的净化装置存在净化不彻底的问题,造成了发电机组老化速率快,对发电系统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通过该系统,将楼层的污水净化达到满足发电要求后,通过阀门控制蓄水池水量,实现大水量发电的污水再利用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四级除污储水装置,包括引水总管,引水总管与两个引水支管连接,引水支管下端连有竖直的导流管,导流管下方有填充活性炭的圆锥除污体,圆锥除污体下有絮凝池,絮凝池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辐流式沉淀池下方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底部有红外阀门,红外阀门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与水轮机相连。
所述的渗水墙壁上有孔洞,孔洞内有高分子滤芯。
本发明通过引水总管将污水引入,进行四级除污,清除水体中的固体残留物,悬浮物,有机物,大分子颗粒和油渍等。污水经处理后成为中水进入集水池蓄积,利用阀门控制池中蓄水量。
所述引水总管,连接在污水入口处,引水总管为U形,的结构使得楼道污水缓冲减速,便于污水中的颗粒和块状杂质沉淀。在第弯管处安装可开阀门,当进水段管道发生堵塞时,可以开启阀门,清除杂物,保持管道畅通。
所述引水支管,连接在引水总管下段,用于分流,方便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小流量的污水,增加除污效率,同时也充分利用污水处理池的空间。在两个引水支管末端各续接一小段竖直的导流管,使污水竖直顺势均匀流向下端的圆锥除污体。
所述圆锥除污体,放置在两段竖直的导流管的下端。所述圆锥除污体外表面为定型滤网,定型滤网里放置有活性炭。污水经过竖直的导流管顺势流下,均匀且平均地流向圆锥除污体表面。在不同工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圆锥除污体的顶角及表面积达到减缓流速及控制流量的效果,便于后续除污。
圆锥除污体四周还有防溅圆环。
所述絮凝池,位于圆锥除污体的正下方。污水经过圆锥除污体后顺势流下,向下流入水平放置的絮凝池中。在絮凝池底部有包裹于纱网中的絮凝剂,纱网固定于絮凝池底部。污水流过时,絮凝剂层完全包围在污水之中,絮凝剂与污水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在这段时间里,较大颗粒状杂质沉淀于絮凝池底部,较小颗粒部分则随水流流入沉淀池中。
所述辐流式沉淀池,底部设计为方形。周边墙壁下部不透水,墙壁上部为渗水墙壁。污水自絮凝池溢流下,杂质沉淀并吸附在底部,水流则通过渗水墙壁排出。
所述渗水墙壁上有许多细小孔洞,孔洞上安装高分子材料滤芯,该滤芯仅允许中水分子通过,可以实现污水最大限度的过滤,此为第四级除污,充分保证通过四壁孔道渗入集水池的水质达标。
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从辐流式沉淀池流出的中水,并将中水储存。在集水池底部安装有红外阀门。当集水池中水满时,红外阀门打开,集水池中的中水通过发电管道进入水轮机发电。当集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后,红外阀门关闭,重新集水。所述的红外阀门可采用CN202901464U中公开的红外阀门。
所述发电管道,连接在集水池的底部,使处理后得到的中水顺着发电管道自由下落,管道长度根据楼房楼层的高度设计,一般设计长度为4-5米。管道内壁采用无磨材质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水下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实现较高的发电效率。
所述水轮机,设计在在底层,根据楼层的高度设计,我们采用了水头高度为4-5米的轴流定桨式水轮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行业酸洗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带反冲洗的载体生物膜上滤厌氧净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