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01912.2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义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3B24/00 | 分类号: | A63B24/00;A63B7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测量对象人连续运动的状态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53911号公报中公开有,对测量对象人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并根据与测量对象人的跑步动作一同检测到的加速度值,测量行进中的测量对象人的步频等连续运动的状态。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由于运动中的测量对象人的疲劳等会使跑步的蹬踏减弱,伴随于此所检测的加速度的值也会减小,因此,存在不能够正确测量测量对象人的步频等运动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测量对象人产生疲劳等的变化也能够正确测量连续运动的状态。
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包括:图像取得单元,其逐次取得图像;位置检测单元,其对由所述图像取得单元逐次取得的各图像中测量对象人的特定部位的位置进行检测;测量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的各图像中所述测量对象人的特定部位的位置,测量所述测量对象人的连续运动的状态。
本发明的对测量对象人的连续运动的状态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逐次取得图像;对逐次取得的各图像中所述测量对象人的特定部位的位置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的各图像中所述测量对象人的特定部位的位置,测量所述测量对象人的连续运动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应用于健身器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结构的模块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4A~图4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运动状态测定原理的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输出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输出形态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与所应用的健身器材协同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整个对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20应用于例如跑步机10。跑步机10为用于在室内进行跑步或步行而使用的健身器材。跑步机10中,利用电机的动力使传送带状的跑板运行,并能够对该运行速度进行调整。可跑步机10进行倾斜调节、跑步行走距离、时间显示、消耗卡路里(热量单位)显示等。
本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20例如由手机实现,并将其设置在下述位置,即,在该位置处可通过内置摄像头(后述图2的摄像部23)监测在跑步机10上跑步或步行的测量对象人30脸部的位置。这里,测量装置20竖直放置在跑步机10的操作面板11附近使用。测量装置20逐次取得包含有作为被拍摄体的测量对象人30的脸部的图像,并检测出所取得的各图像中的测量对象人30的脸部的位置,然后根据检测出的各图像中测量对象人30的脸部的位置,测量测量对象人30连续运动的状态。另外,根据需要可将测量的测量对象人30运动的状态显示 在画面上。下面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测量装置20的结构为,控制部21、存储部22、摄像部23、通信部24、操作部25、显示部26和声音输入输出部27通过总线28连接,该总线28包括多根用于地址、数据、控制的线。
摄像部23相当于可对被拍摄体进行拍摄的上述内置摄像头,该摄像部23具有光学透镜、光圈、摄像元件,并对经由光学透镜穿过光圈且在摄像元件上成像的被拍摄体进行拍摄。光圈配置在光学透镜和成像面的摄像元件之间,具有将多个板重叠形成接近圆形的开口部的结构。摄像单元为CCD或CMOS等的图像传感器。在该摄像部23中除了具有光学透镜、光圈、摄像元件外,还具有光学驱动部、照明用闪光灯、模拟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光圈及摄像元件可相对于光轴的垂直方向平行地移动,并分别与使光圈及摄像元件平行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1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