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98879.2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4036149B 公开(公告)日: 2017-02-01
发明(设计)人: 施成华;曹成勇;龙广成;雷明锋;彭立敏;杨伟超;马辉;龙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G06F17/50
代理公司: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代理人: 欧阳迪奇
地址: 410083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偏心 受压 构件 极限 荷载 计算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偏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法国开发出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于其组分中粉末含量及活性的增加而被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这在参考文献[1]中提及。自RPC问世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RPC的材料、配合比、耐久性、强度以及微细观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开文献资料为参考文献[2],而实际操作中,通过配合比及原材料的变化,也制备了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参考文献[3]中有提及。同时,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目前已在道路,桥梁,结构等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具体的应用例子在参考文献[4]中有描述。并有很多学者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弯构件(包括简支梁和连续梁等)的极限承载力以及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可参见参考文献[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极限荷载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RPC偏压构件的研究还很少,仅有极少的文献针对其承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有参考文献[6]-[8]。对于具体的RPC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仅在参考文献[8]中提及,但其承载力计算完全参照既有一般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进行,完全没有考虑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强度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使得其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偏差较大。实际上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一般混凝土要高得多,必须考虑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才能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准确计算。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地铁等地下工程的建设,隧道衬砌结构一般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其承载特性和一般的梁结构明显不同。因此,为拓展新型RPC材料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可靠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已为急需。

以下为本文中所提及的参考文献[1]-[8]及相关出处:

[1]Richard P,Cheyrezy M.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5,25:1501–11.

[2]谢友均,刘宝举,龙广成.掺超细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1,4(3):280-284.

[3]HüseyinSerdar Aydln,Halit Yazlcl.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low cement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LCRPC).Composites,Part B,2012,43:2907–2914

[4]周文元.活性粉末混凝土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4,(12):103-105.

[5]万见明,高日.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07,37(12):93-96.

[6]Adnan R.Malik,Stephen J.Foster.Behaviour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Columns without Steel Ties.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2008,6(2):377-386

[7]刘畅.活肚粉末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8]康佩.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在受弯、受剪、受压状态下的设计计算方法[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整个截面的实际受力状态将截面分为受压区和受拉区,将开裂后受拉区的应力等效为从中性轴开始到受拉区边缘处应力为0的三角形分布,受拉区等效三角形应力图系数k根据构件试验结果确定,构件受压区的应力分布等效为矩形应力分布,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根据受压区合力大小和作用点不变的原则确定,然后根据受压区和受拉区力和力矩平衡的原则来计算极限荷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8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