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式机插秧育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98821.8 | 申请日: | 2014-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4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生;李蒙;孔佑兵;华鹤良;程金荣;吴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插秧 育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式机插秧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机插秧作为一种现代水稻生产方式,具有作业效率高、省工省力、增产增效的特点,是现代水稻种植的发展趋势。目前制约机插秧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秧苗素质和机插性能问题。
在本发明之前,现有的机插秧育苗方法虽然较多,但能够满足机插秧要求苗壮、盘根性好、白根多、起苗带土性能佳、栽插后返青成活快要求的方法较少。在育苗基质方面有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腐熟有机质或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配方,存在肥力的持续性与水稻秧苗生长需要及机插性能要求难以吻合,需要在水稻一叶一心补施一次肥料才能解决三叶一心落黄问题,常会导致根系发育难以满足机插对盘根效果及秧苗松散度的要求。这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导致工作程序复杂、生产效率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新式机插秧育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式机插秧育秧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蚯蚓粪基质配制是利用大平二号蚯蚓取食奶牛粪后的蚓粪,过筛处理,与大田过筛细土按照1∶1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2)选取过筛细土作为盖土;
(3)将鲜牧草秸秆摊铺在育苗盘底部;
(4)装基质、喷淋水、播水稻种子、盖土,完成播种。
所述步骤(1)中蚓粪,经过20目过筛处理,与大田20目过筛细土按照1∶1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2)中选取大田20目过筛细土作为盖土。
所述步骤(3)中鲜牧草秸秆是每盘150-200g,并经过切割成长度≤10cm。
所述步骤(4)中水稻种子经过事先晒种处理、药剂浸种至露白。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解决壮秧与机插性能要求一致性问题,针对理想的机插秧育苗素质要求是:秧龄20天左右、叶龄3.0-3.2、株高13-16cm、茎粗2.0-2.2cm、根系发达、单株白根多、根系盘结牢固、起苗时盘土不散、形成毯状苗、个体差异小、生长整齐一致的要求。通过先在育苗盘底部均匀放置一层新鲜的牧草——黑麦草切碎成≤10cm秸秆,利用流水播种作业机械,将蚯蚓粪:土按照1∶1体积混合均匀的基质覆盖在秸秆上,经过机器浇水、播种、盖土等作业程序后,将播种好的育苗盘移至室内堆置成1-1.5米高发芽堆,并用薄膜包裹严实进行48小时发芽,将发茅好的育苗盘移植到秧田进行正常管理,直至机插。本办法是利用闷置及种子根系发育过程中呼吸、吸收所产生的热量及秧田水分作用促进牧草秸秆逐渐腐熟,至水稻三叶一心时正好补充养分需求,对形成壮秧及增加单株白根量、提高根系盘固性能、增加茎粗、提高叶片色泽十分有利。同时也改善了机插性能、促进机插成活率提高及快速活棵返青。采用本发明,可以将每亩大田生产成本降低30元左右,产量提高4%左右,关键是对有机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路径,生态效益明显。
运用本发明,可以每亩降低生产成本30元左右,增加产量4%左右,机插成苗率提高10%左右,缓苗期缩短2-3d,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有机水稻的生产奠定基础,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产品安全有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利用新鲜牧草秸秆容易发热的特点,通过事先在育苗盘底部铺设薄薄一层经过切碎≤10cm处理的新鲜牧草秸秆,以蚯蚓粪配方为基质,经流水线播种机械作业,如图1所示:
摊铺新鲜牧草秸秆→添加蚯蚓粪营养基质→喷淋水→均匀播种→盖土程序进行播种,室内堆置催芽,室外秧田生长等环节,形成苗壮、苗健、苗齐、苗旺、盘根性好、根系活力强,能够满足机插秧要求的健壮秧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88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椒的生态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收割机的割台稳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