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种金属管材焊接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8506.5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48 | 分类号: | B23K26/348;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28012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管材 焊接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焊接领域,特别是异种金属管材的焊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各种领域的产品中,经常需要使用不同种金属的管材相互连接。以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排气管、吸气管等为例,大多数整根为铜材质,一端与其他铜管焊接,另一端通过银焊料火焰钎焊与压缩机的铁质上盖或铁质壳体连接。采用火焰钎焊时,一般采用铜管镶嵌在铁质上盖或铁质壳体内,通过火焰对焊料进行加热融化来填充铜管和铁质材料间的间隙,从而达到铜管铁管通过填充在间隙中的焊料将三者焊接在一起。焊接时焊接温度高于焊料温度,而低于铜管和铁质上盖或壳体的温度,从而实现焊料的填缝焊接。采用此种方法焊接时,必须采用工件通过镶嵌在铁质材料中以增大接头连接面面积,以弥补钎焊强度的不足,而且银焊料成本、铜管成本较高,同时还会因使用焊料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致污染环境。
为此,人们一直研究是否可以将铜管材和铁管材直接焊接连接。有人采用氩弧焊、等离子焊等焊接工艺焊接铜管材和铁管材。虽然两管材能够固定连接,但是强度有待提高。经过研究发现,焊接时铜管材和铁管材端口熔融金属仅仅表面粘连,结合力不足,同时接口处的熔融金属容易出现微小气泡,冷却凝固后气泡就形成微小的孔洞,使接口处的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异种金属管材的焊接方法,其不同金属的管材之间熔合良好,产品焊接口处强度提高。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上述焊接方法应用于制备压缩机或空调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异种金属管材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根异种金属管材对接,管材同步回转或焊枪回转,通过氩弧焊、等离子焊、准离子焊、激光焊、埋弧焊或二氧化碳保护焊使对接口处的异种金属熔融,并对已熔融金属施加混合力使其混合;(2)冷却,异种金属对接口处的已熔融金属形成含有固溶体的异种金属混合体。
所述的步骤(1)中,对异种金属管材对接口处的金属进行熔融时,对接口留有间隙、或接触、或接触且对异种金属管材沿轴向方向施加相对的压力。
所述的步骤(1)中,对异种金属管材对接口处的已熔融金属采用电弧振动,电弧冲击或气流搅动将其进行混合。
所述步骤(1)中,在异种金属管材内部通入保护性气体;或在异种金属管材内部和外部同时通入保护性气体。
所述步骤(1)中,根据Q’高熔点金属-△Q高熔点金属=n(Q’低熔点金属-△Q低熔点金属),n等于0.90~1.1情况下焊接时供热设备热量均匀分配给高熔点金属和低熔点金属;n大于1.1情况下焊接时高熔点金属分配较多热量,低熔点金属分配较少热量;n小于0.9情况下焊接时高熔点金属分配较少热量,低熔点金属分配较多热量;其中:Q’高熔点金属=Q1高熔点金属/m高熔点金属+Q2高熔点金属/m高熔点金属,Q’低熔点金属=Q1低熔点金属/m低熔点金属+Q2低熔点金属/m低熔点金属,Q’为单位质量的金属熔化所需的热量,m为金属需要熔化那部分的质量,Q1为绝热状态下m质量的金属熔化所需的热量,Q2为该质量的金属由于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损失的那部分热量;△Q=△Q1+△Q2,△Q1=C△T=Q预热/m,△T=T预热后金属温度-T环境温度,C为金属的比热容,Q预热为绝热状态下金属升温至预热温度的热量,△Q1为单位质量的金属升温至预热温度的热量,△Q2为单位质量的金属由于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损失的那部分热量,△Q为单位质量的金属升温并维持在预热温度所需的热量,为正值,焊接前无预热则△Q为0。
所述的异种金属管材为铜管材与铁或不锈钢管材,冷却,铜管材和铁或不锈钢管材对接口处的已熔融金属形成含有低于10wt%铜铁固溶体的铜铁混合体。
所述步骤(1)中,铜管材和铁或不锈钢管材两者对接口的截面积之比为0.6~5,按热量分配关系为铜管材一侧分配较高热量,铁或不锈钢管材一侧分配较低热量,使对接口金属同步熔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晓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8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术机器人操作监测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控锉刀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