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98223.0 | 申请日: | 2014-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5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康敏;杨松;金世伟;李春林;邵越;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生活力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作物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作物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即使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仍有可能不能正常发芽。因此,可以运用生活力测定的方法,来体现休眠种子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力的强弱,并判断其生长成正常幼苗和植株的潜能,以表征其生理质量。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种子生活力的检测方法为四唑染色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染色前的预措预湿、染色前的样品准备、四唑染色、鉴定前处理、观察鉴定等步骤,过程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研究表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其膜电阻、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生物电学特性有所差异,因而经过电场时所受到的电场力也就不同,其轨迹也不一样,最终具有不同生活力的种子会集中落在电场下不同区域。运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种子生活力检测方法对种子收集箱中不同位置的种子的生活力进行标定,以后即可根据不同生活力种子落入种子收集箱中对应的位置,对同种种子的生活力进行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种子生活力检测方法过程复杂、所需较长时间的现状,设计了一种作物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装置,包括高压静电发生器1、绝缘支撑体2、正极板3、料斗4、料阀5、导料板6、负极板7、种子收集箱8、机架9,其特征是机架9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并通过导线与大地相连;机架9的上部安装有料斗4,在料斗4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料阀5,导料板6安装在料斗4的下方;高压静电发生器1和绝缘支撑体2安装在机架9的左边,正极板3安装在绝缘支撑体2上,高压静电发生器1的正极高压输出端通过高压电缆与正极板3相连;负极板7安装在机架9上,高压静电发生器1的负极接地端通过导线与负极板7相连;种子收集箱8安装机架9的中部,位于正极板3和负极板7构成的静电场的下方。
本发明的优点为:
1)适用性较广。对种子收集箱中不同位置的种子进行一次标定后,便可对该种种子的生活力进行快速检测。
2)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省去了传统种子生活力检测方法中的染色前的预措预湿、染色前的样品准备、四唑染色、鉴定前处理、观察鉴定等步骤,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时间。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中,1.高压静电发生器,2.绝缘支撑体,3.正极板,4.料斗,5.料阀,6.导料板,7.负极板,8.种子收集箱,9.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种子生活力快速检测装置,包括高压静电发生器1、绝缘支撑体2、正极板3、料斗4、料阀5、导料板6、负极板7、种子收集箱8、机架9,其特征是机架9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并通过导线与大地相连;机架9的上部安装有料斗4,在料斗4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料阀5,导料板6安装在料斗4的下方;高压静电发生器1和绝缘支撑体2安装在机架9的左边,正极板3安装在绝缘支撑体2上,高压静电发生器1的正极高压输出端通过高压电缆与正极板3相连;负极板7安装在机架9上,高压静电发生器1的负极接地端通过导线与负极板7相连;种子收集箱8安装机架9的中部,位于正极板3和负极板7构成的静电场的下方。
工作过程:
打开高压静电发生器,正极板3和负极板7之间便形成一高压静电场。打开料阀5,装在料斗4中的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导料板6上,种子沿导料板6滑入由正极板3和负极板7形成的高压静电场中,不同生活力的种子由于生物电学性能不同,在静电场中产生不同的轨迹而落入种子收集箱8中的不同位置。运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种子生活力检测方法对种子收集箱中不同位置的种子的生活力进行标定,以后即可根据不同生活力种子落入种子收集箱中的位置来对该种作物种子的生活力进行快速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8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