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煤矸石颗粒制备水泥砂浆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96278.8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漆贵海;王玉麟;黄巧玲;曲清飞;潘佩瑶;李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04;C04B18/1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颗粒 制备 水泥砂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煤矸石颗粒制备水泥砂浆的方法,属于建筑砂浆配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煤矸石产出量一般要占到煤炭产量的10%左右,目前我国煤矸石的积存量已达41亿吨以上,并且仍以每年亿吨以上的速度递增。煤矸石山侵占着大量的土地,其中大部分为耕地。煤矸石是排放和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之一。若不加以利用,长期堆放于地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影响自然景观、破坏生活环境,而且还会造成大气、土壤、水体污染及地质灾害的发生。
近年来建筑市场对砂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上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合格的天然砂资源却越来越少。由于天然砂资源日益短缺,机制砂逐渐取代天然砂作为细集料用于建筑中。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对工程质量的重视,机制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地方机制砂出现脱销和断货的情况。但是机制砂的生产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机制砂的生产主要包括岩石开采和破碎两个过程,岩石的开采过程会破坏山体周边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岩石在破碎时产生的粉尘会污染当地大气环境,破碎时产生的巨大噪音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煤矸石颗粒制备水泥砂浆的方法。既可解决建筑上砂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煤炭生产中煤矸石的堆放和污染问题,变废为宝。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煤矸石颗粒制备水泥砂浆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重量份配制:水泥70~90份、粉煤灰10~30份、煤矸石颗粒90~420份、机制砂90~420份、保水增稠剂0.05~0.10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干砂;干砂现场加水后得界面砂浆。
前述方法中,所述水泥为强度等级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前述方法中,所述煤矸石颗粒和机制砂均为粒径小于5mm的细砂。
前述方法中,所述保水增稠剂为纤维素醚。
前述方法中,所述现场加水量为以稠度控制在70~100mm为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等量取代机制砂质量掺入到水泥砂浆中,降低了砂浆生产成本,减少了机制砂的用量,有利于减少机制砂的开采,减少岩石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工业废渣—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用于砂浆中,有利于降低砂浆成本,增加固体废弃物的用量。同时煤矸石本身就是一种工业废渣,将其加工后作为细骨料应用到砂浆中,实现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煤矸石的堆放,减轻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本发明配制的砂浆强度可以达到M5~M20,能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砌筑、抹灰和地面工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而且能有效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减少废渣的排放保护耕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一种用煤矸石颗粒制备水泥砂浆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重量份配制:水泥70~90份、粉煤灰10~30份、煤矸石颗粒90~420份、机制砂90~420份、保水增稠剂0.05~0.10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干砂;干砂现场加水后得界面砂浆。加水量为以稠度控制在70~100mm为宜。水泥为强度等级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煤矸石颗粒和机制砂均为粒径小于5mm的细砂。前述方法中,所述保水增稠剂为纤维素醚。
实施例1
水泥70份、粉煤灰30份、煤矸石颗粒350份、机制砂150份、保水增稠剂0.10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干砂;干砂现场加水后使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90~100mm。本例配制的水泥砂浆养护7天后抗压强度为4.5MPa,养护28天后抗压强度为9.4MPa。
实施例2
水泥80份、粉煤灰20份、煤矸石颗粒120份、机制砂180份、保水增稠剂0.0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干砂;干砂现场加水后使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90~100mm。本例配制的水泥砂浆养护7天后抗压强度为16.4MPa,养护28天后抗压强度为23.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6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夯土墙及其成型方法
- 下一篇:坍落度保持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