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2970.3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彦;李夕兵;张瑞华;马春德;李启月;刘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倾斜 矿脉 斜坡 分层 充填 采矿 | ||
1.一种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矿脉在垂高方向上划分中段,依靠脉内掘进的伪倾斜斜坡道,无轨设备进入采场,实现缓倾斜薄矿脉的机械化开采;脉内伪倾斜斜坡道,从底部中段运输平巷掘进联络道到达矿脉,然后掘进沿脉伪倾斜斜坡道上升一定高度,再沿脉向前掘进分段平巷,垂直分段平巷掘进倒车硐室和分段出矿溜井,从分段平巷一侧开始反向掘进沿脉伪倾斜斜坡道,再上升一段高度,沿脉掘进分段平巷、倒车硐室和分段出矿溜井,如此反复直到上中段运输平巷或中段运输平巷与矿脉联络道相连的位置;无轨设备沿伪倾斜斜坡道到达分段平巷折返,形成之字形,到达矿脉垂高任何位置进行凿岩与出矿;矿体内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一条充填通风上山;以伪倾斜斜坡道为界划分采场,从矿脉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推进,采场内各分层回采单元由下往上依次进行回采;当无轨设备因分段伪倾斜斜坡道折返改变方向不能直接进入采场时,则沿脉掘进分层水平巷道,形成通道进入采场;用普通凿岩设备或液压凿岩台车打眼,铲运机出矿,崩落矿石铲运至分段溜矿井或中段溜井中;充填料从充填通风井位置下放,斜坡道随回采高度的上升和分层充填而逐渐消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将矿体在垂高上每隔25m~50m划分中段,矿体从一端向另一端方向回采;盘区内依岩石稳固性每隔50m~200m设置脉内斜坡道,采场以斜坡道为界呈现“之”字型划分;分段高度10m~15m,中段内划分分层,分层高度为2.0m~3.0m,采场充填后空顶距1.0m~1.5m,分层回采单元长度为50m~200m,宽度为矿体厚;顶柱高度为2.0m~3.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采准工程:下中段运输平巷→伪倾斜斜坡道→分段平巷→倒车硐室→出矿横巷→分段出矿溜井→中段出矿溜井→充填通风上山,伪倾斜斜坡道以16%~20%的坡度沿脉掘进,斜坡道每上升10m~15m再沿脉掘进分段平巷前行10m~15m,及与分段平巷垂直的倒车硐室和分段出矿溜井,从分段平巷一侧反向掘进沿脉伪倾斜斜坡道,再上升10m~15m,沿脉掘进同样规格的分段平巷、倒车硐室和分段溜井,如此反复直到上中段运输巷或中段运输平巷与矿脉联络道相连位置;无轨设备沿伪倾斜斜坡道到达分段平巷折返,形成“之”字形,到达矿脉垂高任何位置进行凿岩与出矿;当无轨设备因分段伪倾斜斜坡道折返改变方向不能直接进入采场时,则沿脉掘进分层水平巷道5m~8m,形成通道进入采场;矿体内沿走向每隔40m~100m掘进一条充填通风上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采场凿岩爆破:以伪倾斜斜坡道为界划分采场,从矿脉的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推进,采场斜坡道间距为50m~100m,依靠脉内掘进的伪倾斜斜坡道通达矿体各分层,采场内各分层回采单元由下往上依次进行回采及充填。其中,凿岩设备采用普通凿岩设备或液压凿岩台车;第一分层采落3.0m~4.5m高矿体,其余分层采高为2.0m~3.0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采场通风:新鲜风流由下中段运输平巷→充填通风上山→各分层采场;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充填通风上山12→上中段运输平巷8→回风井;在通风效果较差地段,应采用局扇加强局部通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采场出矿:在采场通风完成后,根据现场实施状况进行护顶作业,随后采用铲运机进入采场进行出矿作业,矿石经脉内斜坡道→分段平巷→倒车硐室→分段出矿溜井,或是由脉内斜坡道→上中段运输平巷→中段出矿溜井。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缓倾斜薄矿脉的脉内斜坡道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其特征在于:采场充填:各分层回采结束后,立即将充填料从充填通风井下放进行充填,充填作业包括尾砂充填和胶结面浇筑,充填高度与分层采高相同,每次充填后预留1.0m~1.5m高的空间为上分层回采单元提供爆破补偿空间;而伪倾斜斜坡道则随回采高度的上升和分层充填而逐渐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9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