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清洗换热器管束表面结垢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92191.3 | 申请日: | 2014-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G9/00 | 分类号: | F28G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 地址: | 23203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清洗 换热器 管束 表面 结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换热器管束表面污垢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可无需停止换热器运行可在线清洗换热器管束表面结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企业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已十分强烈,为了节约利用水资源,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换热器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即将各换热器换热用后的水重新收集、冷却,再供各换热器换热使用。循环水装置的建成投用,对节约、重复利用水资源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然而水循环使用也有难以避免的负面效果,目前工厂中使用水做冷却剂的换热器极为普遍且种类繁多,使用场合与各有差异,换热器在使用中由于使用工艺环境、使用年限、制造质量、错误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换热器泄漏已成为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保护与水换热的介质,或减少、避免与水换热的介质受污染后对整个生产系统及运行中设备的影响,一般选择与水换热介质的压力要高于水的压力,一旦换热器出现泄漏的情况,与水换热的介质就会进入水中,对于整个循环水系统造成污染。
如果漏入循环水的是氨氮类物质或其他有机物就会使循环水富营养化,使较多微生物、藻类、黏泥产生。出现上述情况时,循环水质量控制部门会通常会采用一些必要手段对循环水系统的水质加以控制。但是由于在生产中时常会遇到换热器泄漏量不至于立即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且循环水质量尚能控制的情况。为了不影响生产效率,工厂一般不会立即停止换热装置运行来消除单个换热器泄漏的情况。此时由于换热器的泄漏,循环水质量还是处于较差状况,循环水富营养化产生的微生物、藻类或黏泥的量也会较水质正常时要多。如不及时清理,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藻类、黏泥在循环水系统内循环流动,会在换热器设备水侧产生污垢沉积。尤其对壳程走循环水的一些管束式换热器,特别是一些管外还加有换热翅片的管束式换热器,由于水在壳程总体流速慢,管束间隙或管束翅片间隙更易产生沉积堵塞,使其换热效率大幅度下降。
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即使停止换热装置运行,人工采用物理方法清理也只能清理外层管束表面的污垢,对于内层管束间的污垢,特别是翅片内的污垢由于间隙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清理。而此时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清理,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需中断生产,同时需要请专业公司处理或自备清理设备清理,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需停止换热器运行即可在线清洗换热器管束表面结垢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清洗换热器管束表面结垢的方法,选取可清除污垢的药剂装于一容器内,通过管路将该容器与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管相连,用泵将药剂输送入循环水入口管内,并根据药剂的除污能力和循环水量控制所加入药剂的浓度;药剂与循环水混合后进入换热器壳程,所述药剂随换热器循环水流经换热器管束外壁以及换热器管束外的翅片时可对污垢进行剥离。
具体的,所述药剂可选取分散剂。
具体的,所述药剂进入循环水管完成除垢后无需排出,药剂可在循环水系统内保持循环流动,预防新的污垢产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法可在不中断正常生产的状况下对换热器所结污垢进行清理。
2、本方法投入成本低,所需设施少,经济实用。
3、本方法对使用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使用条件容易满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在线清洗换热器管束表面结垢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分散剂装于一容器内,通过管路将该容器与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管相连,用泵将药剂输送入循环水入口管内,并根据分散剂的除污能力和循环水量控制所加入分散剂的浓度;分散剂与循环水混合后进入换热器壳程后,随换热器循环水流经换热器管束外壁以及换热器管束外的翅片时可对污垢进行剥离。最后,当分散剂进入循环水管完成除垢后无需排出,药剂可在循环水系统内保持循环流动,可预防新的污垢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射击训练辅助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吸液芯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