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1237.X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3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昊辰;方惠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强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B01D3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唐绍烈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纤维 无纺布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金属纤维与非金属纤维混合分散均匀形成预混纤维;步骤二,将所述预混纤维单独或与非金属纤维喂入无纺布设备制造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本发明可以使金属纤维分散均匀,提高产品防静电和阻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无纺布产品中,如用于布袋除尘的滤料—无纺布针刺毡(工业无纺布之一),经常加入金属纤维并分散在其中,起到防静电和/或阻燃的效果。
现有的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的制造工艺,如图1所示,将纯金属纤维的短纤维条和/或散乱短纤维作为原材料之一,在无纺布生产线的喂料部位直接与其它非金属纤维原料按比例混合喂入;经开松、梳理、铺棉、针刺等工序制造成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
然而,由于金属纤维的表面摩擦力大,曲卷度差等原因,使得金属纤维在混合时难以分散和均匀分布,以至于所制出的无纺布(包括布袋成品)表面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即金属纤维不能很好分散所致的金属纤维集中区,以及局部导电率很低无法达标的金属纤维贫乏区,以致金属纤维用量增加等现象。使得除尘布袋在外观和导电性方面无法达标,不合格率增加。现有技术纺纱工艺所制造的预混纤维条只作为混纺纱的半成品,没有用到无纺布制造工艺上。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的改进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以使金属纤维分散均匀,提高产品防静电和阻燃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含金属纤维无纺布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金属纤维与非金属纤维混合分散均匀形成预混纤维;
步骤二,将所述预混纤维单独或与非金属纤维共同喂入无纺布设备制造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
所述无纺布设备制造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工艺包括混合、开松、梳理、铺棉、针刺工序。
所述步骤一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将金属纤维条与非金属纤维条通过纺纱工艺中的纤维条混并工序而成混合分散均匀的预混纤维条。
进一步,所述预混纤维为金属纤维条与非金属纤维条经混并工序混合分散均匀再打乱的散乱短纤维。
进一步,所述预混纤维中,其中金属纤维的重量含量在20%-80%之间。
进一步,所述金属纤维为不锈钢纤维、铁铬铝纤维、铜纤维;或者为在化纤表面镀银的银纤维、镀镍的镍纤维。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纤维为无纺布原料棉花、涤纶短纤维、丙纶短纤维、P84纤维、诺米克斯纤维、芳纶纤维、PTFE纤维。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混合分散工序,使金属纤维与非金属纤维混合分散均匀形成预混纤维。因此,使得金属纤维均匀分布,以至于所制出的无纺布表面无黑色条纹,使得除尘布袋在外观较好且导电性良好。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采用预混纤维而不是用纯金属纤维作为添加金属纤维的原料,将预混纤维单独或与非金属纤维共同喂入无纺布设备经混合、开松、梳理、铺棉、针刺工序制造成含金属纤维的无纺布。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工艺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预混纤维另一形成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强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强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1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